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照顧者原型除了陪伴、照顧之外,也肩負著引導、教導的任務,聲音裡的能量要比情人原型再堅強、堅韌一些,聽起來要是可以依靠的。
圖片來源:pexels
照顧者聲音的力量—體貼入微的陪伴力
形容聲音時,「溫柔」和「溫暖」還是有差別的。
同樣是感性組,情人原型的聲音以溫柔為主,是跟對方平起平坐、互相依賴;照顧者原型的聲音則是溫暖,因為他們是別人依靠的對象,聲音裡的能量要再強一些,保有暖意即可,不需要「柔」。
照顧者原型除了陪伴、照顧之外,也肩負著引導、教導的任務,聲音裡的能量要比情人原型再堅強、堅韌一些,聽起來要是可以依靠的。
如果照顧者的聲音太柔軟,反而會讓被照顧者產生認知落差,懷疑照顧者是否具備照顧或教導的能力。
聲音特質
1. 韌
韌,柔韌、堅韌、有韌性的韌。
照顧者原型的聲音,通常都有「外柔內強」的特色,聲音聽著很柔軟、不強勢,但仔細聽,能聽出這柔軟裡面有一股厚實的「氣」,這股氣,來自於堅強的意志力,就像媽媽為了孩子可以吃盡苦頭,但無論如何都要撐住。
戲劇參考角色:「剩者為王」女主角爸爸(金士傑飾演)、「我們與惡的距離」李媽媽(謝瓊煖飾演)。
2. 慈
慈,慈祥、慈愛的慈。討價還價、斤斤計較的聲音絕對不會是慈祥的,照顧者聲音裡的慈,來自無條件的愛,在聲音表現上,就是說話不用力、沒有要用聲音去控制、壓制別人的意圖。
再來是說話速度比較緩慢、沒有突發音,以一種欣賞、呵護的態度來傾聽、對話,讓心中的愛意自然流動。
戲劇參考角色:「我可能不會愛你」女主角程又青的媽媽(林美秀飾演)、「那年花開月正圓」女主角周瑩的婆婆(龔慈恩飾演)、「幸福一家人」房爸爸(李立群飾演)。
3. 叨
叨,嘮叨的叨。這是層次比較低的照顧者會有的聲音特色。
他們的照顧帶著「控制」,通常會用「我這是為你好」來包裝,如果被照顧者不按照他們的想法去做,他們會開始碎念、嘮叨,像唐僧唸緊箍咒一樣逼你就範;更嚴重的,會變成言語暴力,酸你、懟你、罵你、咒你,這些都沒好話。
嘮叨是個聲音警訊,提醒所有照顧者要小心,不要讓自己的控制慾破壞了原本美好的依附關係。
戲劇參考角色:「俗女養成記」女主角陳嘉玲的阿媽(楊麗音飾飾演)、台灣網紅又仁反串的典型媽媽秀娥。
感謝生命中照顧者的陪伴
照顧者原型的智慧,是以一種無條件的關愛態度,來達到照顧、療癒,以及幫助對方學習、成長的目的,使對方感覺到愛和支持,而不是被評價、被否定、被傷害。
【書籍資訊】
《周震宇的聲音魅力學:聽懂弦外之音、用對聲音裡的9種力量》
出版日期:2020.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