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此外,我與潘若斯一起證明出,廣義相對論在奇異點上失效的奇異點定理。
圖片來源:Pexels
編按: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由研究黑洞的潘若斯、根策爾及吉茲共享殊榮,其中潘若斯,利用廣義相對論,證明恆星能構成黑洞,同時他也是已逝物理學家霍金的啟蒙恩師,啟發霍金走入黑洞研究,兩人還共同發表過奇異點理論。
以下為《霍金大見解》中作者霍金對於與潘若斯發想出奇異點定理的過程分享:
潘若斯──霍金奇異點定理
1960年代初期,宇宙學領域的大哉問是:宇宙是否有起點?許多科學家很直覺的,就反對這個想法。他們認為如果宇宙有起點,那麼科學在這個起點上,就會崩潰瓦解了。如此一來,我們必須訴諸於宗教上的「上帝」或「造物主」,借祂神聖的手,來啟動宇宙的運行。
這很顯然是個相當根本的大難題,而這也正是我所需要的博士論文題目。潘若斯曾證明,一顆死亡的恆星,一旦它崩陷(collapse)到某個特定的半徑時,它就會成為一個時空的奇異點,也就是時間與空間的終點。
當然,我想,我們已知:當一顆質量巨大的冷星,因自身重力造成了崩陷,直到它變成一個密度無限大的奇異點──這整個崩陷過程,我們沒有任何辦法可以阻止。我理解到,相似的推理過程,也可以應用到宇宙的擴張上。在這個例子裡,我可以證明,過去有一些奇異點,它們就是時空的起點。
1970 年,大約在我女兒露西出生後幾天,我有個靈光一閃的瞬間。當時,我身體的惡化程度開始減緩,某晚,就在我準備就寢時,忽然理解到,我可以把「因果結構(casual structure)理論」,也就是我先前推導出的奇異點定理,應用在黑洞上。
如果廣義相對論是正確的,而且能量密度為正值,當有額外的物質或能量(輻射)被吸進黑洞時,那麼黑洞的事件視界(event horizon,也就是黑洞的邊界)的面積,便會持續增大。此外,當兩個黑洞因碰撞而合而為一時,新的黑洞的事件視界面積,將會大於原本兩個黑洞的事件視界面積之和。
這真是一段黃金歲月!我們當時解決了黑洞理論的許多主要問題,儘管當時,黑洞的觀測證據還沒有出現。事實上,我們在運用古典廣義相對論上的成功,讓我在1973 年與艾利斯(George Ellis, 1939-)共同出版《時空的大尺度結構》(The Large Scale Structure of Space-Time)這本書之後,竟然有點找不到事做的感覺。
此外,我與潘若斯一起證明出,廣義相對論在奇異點上失效的奇異點定理,因此,很明顯的下一步,就是要來結合廣義相對論(這個關於極大尺度的理論)與量子論(這個關於極小尺度的理論)。
具體一點來說,我想知道,早期的宇宙可否存在一些「太初(primordial)原子」,而它們的原子核是一個極小的太初黑洞?我的研究揭示出,在重力與熱力學之間,存在一種深刻而出乎預料的關係。
這個關係,解決了三十多年來,大家爭論不休卻無甚進展的悖論:由崩陷縮小中的黑洞所放射出來的輻射,如何能完整攜帶形成這個黑洞的資訊?我的發現是,資訊並沒有遺失,只不過,它不是以有用的方式傳遞出來而已。這個情形就像是,我們把百科全書燒了,但完整保留了燃燒後的灰燼。
為了尋求解答,我研究了量子場或粒子碰到黑洞之後的散射問題。我原本預期,應該是有部分的入射波會被吸收,其餘的則散射出來。然而讓我很驚訝的是,從黑洞發射出來的輻射,是來自於黑洞本身,而不是量子場或粒子入射後的散射結果。
最初,我以為是我計算錯了。不過,讓我能確信的理由是:這個輻射的量,恰好能以黑洞的熵來決定其視界面積的大小。熵是系統的亂度的一種衡量標準,而黑洞的熵可以簡化成底下這個簡單的方程式:
S = Akc3/4G ħ
這個方程式以黑洞的事件視界面積大小(A),以及自然界的三個基本常數:光速(c)、牛頓的萬有引力常數(G)與普朗克常數(ħ),還有波茲曼常數(k)來表示黑洞的熵(S)。這個來自於黑洞的熱輻射,現在已給命名為「霍金輻射」,我覺得自己很榮幸可以發現它。
【書籍資訊】
《霍金大見解》
出版日期:2019.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