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不需要和所有人都做好朋友,只要好好重視相互了解的朋友就好
圖片來源:Pexels
編按:日本小說家,作詞家和翻譯家小川糸,用日常生活道出人生的處事態度,他認為所剩無幾的時間裡,更應該要花費在美好的人、事、物上。
「我的作品來自日常生活,所以必須用心度過每一天。」──小川糸
我喜歡玻璃筆在紙上順暢的滑動,寫下文字的觸感。
今天寫了一封信給一陣子沒聯絡的朋友,大概兩天後會寄到吧?到時候再打通電話給對方。
這是個可以透過網路一口氣寄訊息給很多人,也能瞬間獲得許多「讚」的時代,但我卻非常享受這種古老的聯絡方式。
我喜歡寫信,是因為可以把「花時間傳達心情」這項禮物送給我珍視的人。寫信時不斷想起對方的種種,寫完信後,與對方的關係可以變得更加深厚。
我也很重視直接和對方見面。比起往返一百封電子郵件,見一次面聊個三十分鐘,能更直接從表情、聲調和動作中,了解對方的狀況。實際見面和對話,也是建構人際關係時極為重要的一環。
原本我的朋友就不多。朋友本來就不是愈多愈好,只要能跟想交往一輩子的人,建立起關係就夠了。
雖然朋友數量不多,和每個人都認識很久,交情很深。雖然雙方都很忙碌,有些朋友一年只能見一次面,心中還是不時掛念著彼此。
我不是很機靈的人,沒辦法一一照顧好「範圍廣,交情淺」的人際關係。朋友少一點,才注意得到每個人的情況,在緊急時刻也才能互相幫忙。每當想到這一點,我便決定,在人際關係上不要貪心。
回憶起童年,小時候我總覺得大人常說的「要和大家做好朋友喔」這句話很彆扭,如果能把這句話改成「不需要和所有人都做好朋友,只要好好重視相互了解的朋友就好」,有些孩子應該可以活得比較輕鬆吧?
朋友不見得一定要找跟自己相像的類型。外子很愛說話和購物,總是亂買東西惹我生氣,但是他也是與我心靈相通的重要朋友之一。
交情深的朋友,是不分年齡性別,可以一起度過有意義時間的人;是在對方面前不需要矯飾,能接受彼此真實面貌的人。
有時候,對於親密的朋友,我也會提出嚴苛的意見。比起認同對方,否定對方需要花費更多力氣。既然對方是重要的朋友,所以我願意說出口。
人際關係中「時機」也很重要。不先仔細觀察對方的狀況,就抓不到時機。想找到正確的時機,必須確實的面對對方,加深彼此的關係。
我的人際關係原則,就是用心對待為數不多的朋友。
【書籍資訊】
《這樣就很幸福了》
出版日期:2017.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