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新觀念是極端不容易想到的,這需要很好的想像力。
圖片來源:Pixabay
我想談談「最後的結果」。當全部的猜測都完工,數學理論也找到,且計算出一些結果之後,我們還能做什麼?
仔細想一想,這確實是一件很驚人的事。我們在紙上畫些符號,發明一些規則,把資料輸進一台機器裡頭,靠這台機器一些很複雜的開關運作之後,最後得出來的結果居然就能夠告訴我們,原子會在什麼情況之下如何如何!
假如我們認為原子裡頭有很多像開關的東西,而那台機器的開開關關正是模擬原子的結構,那我還大概能明白究竟發生什麼事。所以我經常都覺得,能用數學來做預測,實在是滿神奇的,因為你實際上只不過在遵守一些規則而已,而這跟原來要研究的東西沒有任何關聯。電腦裡頭的開關,跟大自然實際發生的事也差很遠的!
在整個「猜測──計算結果──與實驗做比較」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知道你什麼時候是對的。事實上,早在你還沒著手測試所有推論之前,就可以知道是對是錯,你可以由它的美麗和簡單而辨認出真理。
這是很容易的,你做出一項猜測,進行了二、三個小運算,確定沒有什麼明顯失誤。假定你是個經驗豐富的科學家,當你的猜測正確時,它就很明顯是正確的。在這種情況中,你的收穫通常十分豐碩,比你的投資要好多了。你所猜的真實是:有些東西是非常簡單的。
如果你無法立刻看出這有什麼不對,而它又變得比以前簡單,那一切就正確了。那些缺乏經驗或者是瘋狂的人也會做出很簡單的猜測,可是你會立刻看出來那些想法不對,因此那是不算數的。另外像經驗不足的學生則會提出很複雜的猜想,看起來好像也很對,但我知道那是不可能正確的,因為真理永遠比你想像中簡單。
我們需要的是想像力,一種受到約束的想像力。我們必須找尋的新世界觀,是一種能跟所有已知事物契合,但在某方面的預測又跟已知事物有一些不吻合,否則就太平淡無奇了。
不過這些不吻合必須跟大自然吻合。如果你找到這樣的一個新觀點,那就是一項重大的發現了。幾乎不可能發生的是:發現了一個新理論,在它本身範圍中全都通過考驗,卻在另一個範圍中推導出一些與大自然不吻合的推論。
新觀念是極端不容易想到的,這需要很好的想像力。
【書籍資訊】
The Character of Physical L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