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尚瑞君老師:如果孩子不喜歡閱讀文字書,就讓葉惠貞老師教你如何在繪本中讀出趣味與學習力
文/暢銷作家尚瑞君
兩個兒子變成忙碌的青少年之後,我們能相處的時間已經寥寥可數。有時自己在看書的時候,難免會想起他們坐在兩旁,跟著我一起閱讀繪本的時光。
時光不可逆,還好我們曾經那麼甜蜜的一起共讀共學。不但在閱讀繪本故事中得到很多樂趣和啟發,也奠定了孩子好學樂學的恆毅力,更儲存了相伴在一起的愛與幸福。
最近在讀葉惠貞老師的《讀繪本,學素養》一書,讓我重溫了親子共讀繪本時感受到的幸福。
教養最有效的是「潛移默化」,閱讀也是要靠潛移默化才能看見效果,無法一觸可及。
圖片來源:pexels
繪本看似簡單,卻充分演繹生活的樣貌與哲思。短短的文字搭配意象豐富的圖片,好像翻過就忘了!其實藉由深入的討論與發想,繪本故事常常像是在孩子的心中埋下一顆種子。
葉惠貞老師是很棒的繪本引讀者,在《讀繪本,學素養》一書中看著她帶領學生們讀繪本、讀新聞。做先前的設問,做事後的學習單寫作等,從中都讓我感受到學生心靈被觸動的美妙與迴盪。
其中《小番茄的滋味》許清水的故事觸動人心。很多孩子交到壞朋友後就被父母放棄,但許清水的父母要他回去務農後浪子回頭。他刻苦耐勞,友善土地,最重要的事,成功了還不忘分享。
去年大家一起歷經居家防疫和看著奧運上的激烈競賽,這些共感時刻都變成葉惠貞老師跟孩子們上課的素材。其中三級警戒時不能外食,但外送員卻只能蹲在機車旁快速的啃食飯糰的畫面,讓我想起還禁不住的流下眼淚。
父母總想給孩子好的,但跟孩子分享新聞和時事,分享家裡的吃穿用度和花費等日常瑣事或煩惱,其實才能讓孩子生活接地氣與貼近人性。
看著葉惠貞老師《讀繪本,學素養》一書,常常讓我想到自己和兒子們相處的時光,還有在代課時遇到的課堂風情。
在小學六年中,每個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對於善良、義氣、勇敢等會有不同的表現。這在老師們安排座位和分組時,往往是很大的考驗。好奇老師們怎麼過招嗎?那就來跟孩子們一起讀《讀繪本,學素養》。
善良本來是人性中一種很美好的體現,但在甚麼都求快速的現代,善良卻常常是被大家忽略的價值。特別是現在疫情又吃緊,你會不會感受到比較多的焦慮或恐懼呢?看葉惠貞老師如何帶領學生們閱讀《暴風雨的夜晚,狼與羊完全版》、《蠟筆小黑》等繪本,讓孩子可以「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持續發揚孩子們善良的天性與本質。
閱讀理解能力不僅是孩子帶得走的競爭力,同時是一種安頓身心靈的魔幻方法。如果孩子不喜歡閱讀文字書,就讓葉惠貞老師教你如何在繪本中讀出趣味與學習力,藉以提升孩子對世界的認知與共感,開啟思考之門與感動之路,達到持續學習與全人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