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我曾聽小朋友說爸媽常買故事書,卻很少買繪本,因為繪本比較薄,沒有「東西」可以學,這個「東西」指的是語文、數學、自然或歷史之類的常識知識。這個觀念誤會大了!
圖片來源:pexels
翰林版的二年級上學期國語曾有一課〈變得不一樣了〉是一篇故事類的記敘文,內容講述小蝌蚪和大肚魚是好朋友,某天小蝌蚪邀請大肚魚來聽牠唱歌。
幾天後,大肚魚如期到了約定地點,牠左顧右盼沒看到蝌蚪,卻發現有隻青蛙在石頭上呱呱唱著。這篇課文除了語文的聽、說、讀、寫目的,更暗藏著自然科學知識,也就是幼體蝌蚪長大後會變成青蛙。
課文開始之初,我請小朋友就課文題目先判斷重要訊息,之後做預測與提問。
「這一課課文名稱是『變得不一樣了』,可以抓取哪個關鍵字或關鍵語詞呢?」我問。
關鍵字詞就像橋梁一樣,可以銜接文章的主要概念。
「變!」小朋友異口同聲的說。
「『變』有什麼『變』?或可能是『什麼變』?」我再問。
學生說有「改變」、「變化」、「突變」,這時迸出了一句「變態!」儘管不是太大聲, 這聲「變態」像一顆炸彈似的,劃破教室原本有序的發表與討論。
大家不可置信的看著出聲的人說:「齁!你講『髒話』!」
「髒話」就像潘朵拉的盒子,尤其對低年級小朋友來說,說髒話代表著災難的降臨, 說髒話可是萬萬不能觸碰的校規法條啊!
但此時,就在國語課中,竟然有人這麼大膽的「說髒話」,有的小朋友一副被嚇壞的表情,有的人等著看老師要如何處理「說髒話」的同學。
我平靜的問:「『變態』是什麼意思?」
「變態就是做很奇怪的動作。」
「我姊姊很變態,有一次我在洗澡,她就開門想要上廁所,害我嚇一跳。」
「男生跑到女生廁所就是變態,誰誰誰就曾經跑到女生廁所……」其實那是情急跑錯了啦!怎麼記同學的無心之過就比記九九乘法表牢固啊!
可以這麼光明正大討論「變態」,小朋友七嘴八舌說個不停。原來小朋友把不舒服感受都歸類成變態,看來這個「變態」是值得好好上一課的。
先回到正課,藉由課文帶領之後,小朋友都知道,小蝌蚪不是沒有赴約,而是牠長大變成青蛙了。配合課文搭建自然科學知識鷹架,同時解決「變態」之惑,這次我們有請《999 隻青蛙》跳進教室裡囉!
《999隻青蛙》是我極喜歡的一套系列繪本,作者木村研清新趣味的文字,搭配繪者村上康成自然派畫風,繪本內容給人活潑明亮、很精神的感覺!讀著讀著會心生歡喜, 更何況其中還蘊藏了科普知識。
我曾聽小朋友說爸爸媽媽常買故事書,卻很少買繪本,因為故事書比較厚,可以看很久,繪本比較薄,沒有「東西」可以學,這個「東西」指的是語文、數學、自然或歷史之類的常識知識。
這個觀念誤會大了,其實繪本的「東西」很豐富。就讓九百九十九隻青蛙大軍一併解決各種疑難雜症吧!這本書趣味性高,知識性也夠,但若沒有大人提點,小朋友看得多是領略趣味性,知識性反倒被忽略了。
這一次,我們要一魚兩吃,同時解鎖「有效」與「有笑」!
故事結束,在小朋友意猶未盡之時,我狠心關閉投影機。「來!小組討論,從故事中你獲得哪些自然科學知識?」
小朋友迅速且自動切換成分組討論模式,吱吱喳喳討論後,在海報紙上寫下討論結果。海報紙上塗塗又畫畫,寫寫又擦擦,雖然有些髒汙,但都是珍貴的討論歷程。
從各組的討論與書寫,可見學生能掌握繪本透露的知識訊息,而有兩組學生都提到「變態」,我們就來好好討論一下「變態」。
「變態是指動物在發育過程中,形態產生巨大的變化,樣子完全改變了,像蝌蚪變青蛙,形態已經徹底大不同。」我說。
「變態是生物學的專有名詞,國語課時,大家說變態是髒話,它是嗎?「就像毛毛蟲變蝴蝶也是變態。」我問。小朋友知道這也是最典型的變態。
大部分的小朋友覺得是,有些人曾經被別人罵過「變態」,有些人也曾經用這個語詞來指責他人。再問小朋友「說」與「被說」變態,感覺如何?被說變態的人心生不悅,說人變態的也說不出所以然,但知道這代表不好的意思。
小朋友說:「神經病也是變態。」我解釋,「神經病」是對精神狀態生病的人不好的說法,醫學上稱為「身心症」。
「如果同學打擾到你,或做了什麼事情讓你感覺不舒服時,可以用變態來罵人嗎?說他人變態合適嗎?」我接著問。
小朋友搖搖頭,「因為他還是他,樣子沒有改變,並沒有變成小豬、小羊、小狗、小貓、小怪獸!沒有變態。」大家都笑了。
「『變態』不一定是髒話,但絕對不是一個令人感受愉快的語詞。」我說。
如果別人打擾到你,或做了什麼事情讓你感覺不舒服時,不說『變態』的話, 可以怎麼處理?」我問。
「就說你不要這樣,我不喜歡你這樣。」小朋友說。
「表達感受之外,也要說明事實,說明你說的話、做的事造成我的困擾,這樣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我補充,小朋友也紛紛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