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學習活在當下,創造回憶。
圖片來源:Pexels
我已體認到,儘管許多人都在這段旅途上,踏循的路卻是自己專屬,沒有誰和你有相同的感受、思考模式,抑或是相信一樣的事物。就連我也無法想像另一名癌友嘗遍的酸苦,只能詢問,試著同理。然而,大家似乎共同擁有的是那種強烈欲望,想趁行有餘力的時候創造回憶。
我從朋友那兒聽說一對年輕夫妻的故事。丈夫罹癌,無法存活,夫妻教導兒子,人生是由回憶組成,不是由實體物品組成。有次我朋友和那家人出遊,給了小男孩一把玩具水槍,儘管小男孩很想收下,還是知道要先問媽媽,因為他平常不能玩任何種類的槍。媽媽同意了,提醒男孩:「你要回應什麼呢?」男孩回應的不是一般常見的「謝謝」,而是「構成人生的,不是擁有的東西,而是創造的回憶」。此語,教導我朋友重要的一課。
這故事溫暖動人,讓我尋思了一會兒。拿著水槍的小男孩還如此幼小,也得學習創造父親在的回憶,知道這些回憶會陪著自己長大成人,沒有實體物品能取代父親或使父親復活。大人教導了這個小孩,要活在當下,創造未來的回憶。
常言道,要活在當下,但究竟該如何實踐?
和別人面對面相處的時候,請不要忙東忙西。手機擱置一旁,雙手離開鍵盤。你和朋友出去,手機卻躺在桌上,你在和別人說話,一邊卻打著電子郵件,無論哪種,都不算付出時間給對方應有的尊重。你拿起手機查看或繼續打字,跟你在一起的朋友有什麼感受?肯定覺得在手機裡的那些人事物比自己重要吧。
現在我一出門,就會暫且「放生」手機,有意的向迎面而來的行人打招呼,真的直接對著他們說「哈囉」、「早安」之類的,瞧見對方的表情,其實挺逗趣。誠然,許多人經過我身邊時根本沒注意到我,因為耳機插進耳道,或是頭低低的,大拇指狂在手機上運動。不過,我還是培養了這種新習慣,也很享受回饋給我的微笑。
別浪費我的時間!
這是我罹癌後新的座右銘。我對人生已有超乎尋常的迫切感:希望享受每次日出日落,觀賞我家狗狗玩耍,目睹孩子飛黃騰達,捕捉人生中所有美妙事件。不過我沒多少時間了,得學著淘汰生命中微不足道的瑣事,改將時間和注意力分給真正重要的人事物,重心放在能帶來喜樂祥和、滿足需求、圓滿人生的那些,其他的呢,只是無意義的消耗品,浪費我時間。
別沉滯於過往,亦別僅著重於未來,否則會失去現在此刻值得把握的一切。努力活在當下,創造這些未來的回憶,將為你的玩具水槍增添不凡。
【書籍資訊】
《癌症病人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