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薩提爾教養專家李儀婷分享 : 不將自己重量叫他人承擔,不將未來的希望寄託在他人身上,自己學會為自己負責,就是愛自己
(原文:FB 李儀婷的薩提爾教養:真正的愛,是教導孩子學會愛自己)
許多孩子在成長的路上,容易將「愛自己」與「霸道、專橫」行徑給混淆,以為「自己想要的一定要得到,才是愛自己的模樣」
殊不知孩子只是走上了被寵壞、溺愛的道路,如果父母也不覺察,而給予孩子太多不屬於孩子年齡該有的物件或者愛的服務,那麼父母也將成為「溺愛孩子」的推手,可能會讓孩子成為無力負擔自己重量的大人。
記住這句話:「給予孩子專注的目光,放手讓孩子去完成他能力所及的一切事物」。
父母若能在日常生活中及早學習「愛自己」,親子之間就能盡早建構出最好的互動關係。
在我的孩子還很小的時候,他們經常在遊樂園或遊園會裡看見會飛得氣球,他們會湧起一股「想要」的慾望,繼而哭鬧「我也要」。
孩子有想要的物品很正常,為了想要而得不到的物品哭泣也很正常,但是如果父母為了安撫孩子的情緒而不斷的給予他們想要的,就不怎麼正常了,因為如此餵養孩子,會讓孩子失去學習「失落」的機會,更會讓孩子誤以為「只要一哭就能得到東西」的錯誤印象。
為了讓孩子學習負責,也體驗失落,我和先生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鼓勵他們:想要的東西可以靠自己去拿取,自己去詢問手上有氣球的姊姊或叔叔,能送你一顆飛天氣球嗎?
讓孩子自己去拿取,讓孩子自己去體驗拿取的困難,不假手於父母,如此一來,他們會更理解「世界運轉」的方式,盡早認知「不是光靠哭鬧就能得到所有東西」,繼而學會為自己負責。
所以我的三個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學會自己去便利商店購買自己想要的東西,自己學會與店員溝通、付帳,讓他們負擔起自己能力所及的責任,這便是一份「愛自己」的方式。
教導孩子「愛自己」,要怎麼落實在現實生活中?
你可以試著在日常說的故事中,融入了與孩子溝通的企圖,讓孩子藉由故事學習真正的愛該有什麼樣的表現。
父母說故事的時候除了為孩子帶來精彩的內容之外,其實他還額外帶來3種珍貴的資源
如果你沒時間說故事,可以讓我來為你說故事給孩子聽。
我是薩提爾教養專家李儀婷,我出版教養書熱銷超過八萬冊,擁有百萬人看過我的文章,
我一直想為父母找到更簡單教養孩子的方法,於是在故事中,融入了與孩子溝通的企圖,讓孩子藉由故事,能浸潤在薩提爾模式裡,學習真正的愛該有什麼樣的表現。
在《薩提爾的故事溝通》有聲課裡,我增加了許多專門為孩子打造的內容,其中一項重要的課程內容,就是教導孩子「愛自己」。
我認為餵養具有潛移默化作用的好故事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李儀婷老師延伸閱讀】《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薩提爾的親子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