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還記得,三年來的冷創意頻發和我們共同經歷的疫情日常嗎?建立責任政治是全民的呼籲、也是刻不容緩的課題!台灣防疫從榮耀走到失速共存!公衛專家邱淑媞新書《臺灣新冠疫情的衝擊與反思》以科學及數據解析政府效能!本文節選自《臺灣新冠疫情的衝擊與反思》第八章
圖片來源:pixabay
◢ 新臺灣模式不到一周,指揮官就要全民「自主應變」——
指揮官防疫金句之一是「自主應變」。這句話在網路炸鍋,是4月19日爆發「居隔之亂」時,因本土確診數連日破千,全臺有54,000多人正在進行居家隔離,但疫調及匡列速度趕不上腳步,民眾等不到衛生單位通知,指揮官回應:近來確診人數多,來不及通知的「請大家自主應變」。此話引發民眾不滿,質疑「那還需要政府幹嘛?」直呼臺灣明明比各國還晚爆發,「這一年到底在幹嘛?」
當時,指揮官受訪表示:自主應變已經講很久了!
確實,指揮官早在4月3日,新臺灣模式宣布不到三天,已經開始請全民「自主應變」。當時本土確診人數連3天破百,臺北市長柯文哲批評中央防疫政策要說清楚,不要戰略上想與病毒共存,戰術上卻清零。指揮官說明,戰略是要「在過正常生活下的積極抗疫」,而積極防疫,包含疫苗、個人防疫(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發展自主應變的能力,從個人到學校,以及機關、企業等⋯⋯,自主的應變要做完整」,以及若疫調數量過大,就會配合自主應變,加上快篩方式,做更有效的防疫。其中到底什麼叫「自主的應變要做完整?既沒有說明,也沒有SOP。由前後文觀之,似乎是想請大家若確診了,個人及接觸者就自行在家隔離之意。
其後,4月8日阿妹演唱會出現確診者足跡、4月9日疫情燒進總統府,指揮官大致皆表示:這兩年多來全民抗疫意識高,以前是要等通知等等,但現在是如果有聽到什麼訊息,自己就可以進行防疫;而相關訊息也可與親密接觸朋友分享,共同防疫。當疫情規模較大時,民眾自主應變是很重要的事。
4月12日,媒體報導,指揮官估計4月底就可能「單日新增千例確診」。這在當時已認為是非常高的數字了!這時,媒體詢問:12歲以下的兒童是否開放接種疫苗?陳時中表示專家學者還不確定打疫苗對於兒童是否利大於弊,「呼籲學校面對疫情應該做好自主應變」。
這幾天的談話和態度,非常關鍵。府院所開啟的「新臺灣模式」,實質上是進入了比佛系(減災)更佛系的「自主應變模式」,政府實質是放手了,置責任於個人,只是沒講白。
➢【書籍資訊】《臺灣新冠疫情的衝擊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