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商業模式由九個關鍵要素組成,而企業為了在不斷變動的時代存活下來,必須持續評估、修正商業模式。放棄300萬年薪工作前先畫好工作藍圖,「下一本讀什麼」Podcast 製作人瓦基教你設計出屬於你自己的商業模式,看見更多的可能和答案。以下是摘自閱讀前哨站站長瓦基的首本著作《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的精采分享
放棄300萬年薪工作,但我過得更好!「下一本讀什麼」、「閱讀前哨站」站長瓦基首度分享讓你過得更好、收入更多元的人生富足計畫!
圖片來源:閱讀前哨站Facebook粉絲專頁
建築師在蓋房子之前,必須先畫好工程藍圖,「商業模式」就是一家公司的營運藍圖,是讓一家公司獲得財務支撐,能夠持續運作的邏輯。對於個人來說也是一樣,「商業模式」也可以是個人的理想工作藍圖,可以把自己在工作上的貢獻、創造的價值,與獲取收益的方式做緊密結合,找到最符合自己需要的工作。
企業為了在不斷變動的時代存活下來,必須持續評估、修正商業模式。我們也需因應環境的變動,不斷調整個人的「商業模式」。尤其是有下列這三種需求的人,如果可以熟悉商業模式的使用,必能看見更多的可能和答案。
我該如何累積專業能力、提升自己在職場上的影響力?想知道有沒有更好的策略?
我好想跳脫傳統職涯路徑,還有哪些可能性?是否存在更好的轉職方案?
我如果要開始經營個人品牌,該怎麼做比較好?該如何創造社群影響力?
對於這些問題,一開始的時候我也沒有很明確的答案。但隨著我一次又一次嘗試練習個人的「商業模式」時,我開始看見了許多意料以外的可能性──那些我不曾想過,但確實存在的可能性,慢慢打造出理想的工作模式,甚至是能夠賴以為生的一人創業模式,逐步邁向職場自由的人生。
當我們關注的是自己追求的人生「價值」和「目標」,而非目前我擁有什麼專業技能、只能屈就於某種工作時,我們會驚訝地發現,在人生道路上浮現的許多可能性。
我在30歲的時候,才透過閱讀學會了指數化投資的方法,透過閱讀學到許多自我管理和領導統御的技巧。這對以前很不愛讀課外書的我來說,是一個非常巨大的衝擊,原來書中自有黃金屋是真的!我很感嘆自己這麼晚才體悟到這件事情,但也慶幸自己終於體悟到閱讀能帶給我們的力量。
接著我發現了兩個「痛點」。第一個是對我自己而言,閱讀對職場和生活很有幫助,但自己讀完不易記住和應用。第二個是當我遍尋了書籍心得和說書分享的內容,我發現書評相關的部落格品質不一、說書人自身經驗不一定足夠,而且絕大多數的人都做得不夠長久。
因此我想到,不如來記錄自己的閱讀心得?一方面是為了幫助自己記得書籍重點,另一方面還可以分享一套有系統的書評。當時我還有正職工作,利用下班時間先實驗性地寫了五篇讀書心得,發表之後我獲得了一些回饋,有讀者告訴我,這種筆記內容對他們很有幫助,希望能再讀到更多。這些回饋讓我產生「或許我可以透過寫部落格,來幫助和影響更多讀者」的想法。於是我說書事業的第一版「商業模式」就此誕生。
商業模式由九個關鍵要素組成,你可以依以下步驟,一項一項來思考,並寫上你目前的答案。
記得,不論是企業或個人商業模式,都需要時常拿出來重新評估、修改並行動,所以不用害怕現在寫上的答案不夠完整,我們都是在探索新方向的路上。
1.目標客層
就企業而言,就是要接觸或服務的個人或組織群體;對個人而言,就是「我要幫助的是哪些人?」
2.價值主張
就企業而言,是要為目標客層創造出價值的產品與服務;對個人而言,就是「我如何幫助顧客?」
3.運作通路
就企業而言,如何和目標客層溝通、接觸,以傳達其價值主張。對個人而言,就是「別人是怎麼知道我的?我透過何種方式服務別人?」
4.客戶關係
就企業而言,指一家公司如何經營、維護與目標客層的的關係。對個人而言,就是「我如何與顧客互動?」
5.收益流
就企業而言,是從每個目標客層收取的利潤(扣除成本之後)。對個人而言,就是「我會獲得什麼?」
任何一個商業模式,只要能夠達成「創造」價值、「傳遞」價值、「獲取」價值這三件事,都有機會成為長久經營和獲利的事業。當然,經營一個讀書心得部落格也不例外,發表讀書筆記持續創造價值,透過部落格和社群平台傳遞價值,最後我預期能夠透過出書、線上課程和廣告業配來獲取價值。
6.關鍵資源
就企業而言,指要傳遞價值主張所需的資產。對個人而言,就是「我是誰?我擁有什麼?」
關於資源,我常會思考兩種面向。第一種是我擁有什麼?像是我想嘗試的說書事業,我擁有的就是對於閱讀的真誠喜愛,我願意投入心力去閱讀、做筆記、整理成文章、錄製成Podcast節目分享。我擁有的最好資源,就是我投入這項事業所秉持的恆毅力。
第二種是我缺乏什麼?在我斜槓的期間,我最缺乏的是時間,我必須善用下班和假日的分分秒秒,投入到我喜歡的說書事業當中。而當一個人缺乏資源,他會想出更有創意的方式做那件事情。像是我缺乏時間,所以我持續優化自己的閱讀和寫作流程,並對每一篇我寫過的文章進行內容重製,透過社群媒體二度、三度分享,發揮最大的影響力。我也必須學會使用和整合各種軟體,將我的作業流程盡可能地自動化,節省大量的重複人工作業的時間。
7.關鍵活動
就企業而言,指要傳遞價值主張所需的行動。對個人而言,就是「我做哪些事?」
在整個商業模式當中,「規劃商業模式」只是最前面的環節,是幫助我們擁有一個好的起跑點。而真正能讓商業模式開始運作,並達到長期之後的獲利狀態的,是執行「關鍵活動」。在執行商業計畫的過程當中,如果硬要說一個比例,我會說關鍵活動這個元素就占了我們投入的80%精力,其它的八個元素只要花20%去稍微照料就可以了。
8.關鍵夥伴
就企業而言,不可能掌握所有資源,所以需要供應商或合作夥伴的網絡。對個人而言,就是「誰能協助我?」
9.成本結構
就企業而言,就是取得關鍵資源、關鍵活動、顧客關係等所產生的費用。對個人而言,就是「我要付出什麼?」
我替自己的說書事業擬定了一個起步的策略,引導我持續嘗試和前進。
而隨著我工作和生活愈來愈失衡,我開始思考自己對職涯的定義,試著在新的年度,用商業模式規劃自己下一個階段的職涯目標。既然我的長期目標不是「以後要做什麼工作」,而是「我的理想生活型態是什麼,並依據這種生活方式來選擇我要做的工作」。我相信自己能用以終為始的思維,找出現在和未來之間的落差,再透過目標設定、行動、持續優化的能力,給自己設定用兩年的時間朝這個說書的商業模式做出改變。
➢【書籍資訊】《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