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放棄台積電的高薪工作,「下一本讀什麼」、「閱讀前哨站」站長瓦基分享心路歷程,並以新書《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手把手帶你重新定義生命、設計你的理想工作,打開職涯更多元的選擇,讓你過得更好、更豐足的自主人生!
「好工作不是找來的,是自己打造的!每個人都可以發掘真正的自己,打造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同時獲得成就、獲得財富,讓人生不留遺憾。」──瓦基
「下一本讀什麼」、「閱讀前哨站」站長瓦基首度分享讓你過得更好、收入更多元的人生富足計畫!
圖片來源:遠見 / 攝影:黃菁慧
當你走在錯的路上,生命總用各種方式提醒你,有時也許是一場爭吵,就像女友對我下達最後的通牒。那天傍晚,屋外的天氣冷冽,屋內的氣氛更冷。
她表情嚴肅,語氣平淡地對我說:「你對生活都不做規劃,導致我的生活也總是因為你方寸大亂,我不想再這樣下去了。」
這是我女友對我說過最重的話,在我聽來是一個相當嚴厲的指控。
實際上,儘管我對於工作很有一套,但是對於私人生活的規劃卻是一塌糊塗。
順利晉升主管職之後,我選擇從新竹台積電廠區轉職到台南台積電廠區,想要挑戰新的職涯可能性。
在當時,台南預計興建的是最新的五奈米晶圓工廠,全公司各路好手都準備在這邊大展身手,說白話一點就是,新廠的晉升機會比較多。
我當然不想錯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在尚未與主管、伴侶和家人商量之下,我直接答應了新廠轉職的邀請,而且敲定了轉職的時間跟後續安排。我當時覺得這樣「先斬後奏」也沒什麼大不了,畢竟工作就是第一優先,對一個有抱負、有衝勁的人來說,接受新的職涯挑戰也是很合理的吧?
在答應轉職之後的第三天,我才想起來要告訴女友這件事情(事後回想覺得真的很誇張……)。
她聽到之後感到一陣錯愕,十分不能諒解地對我拋出各種質問:「你竟然沒有跟我商量就決定這麼大的事情。」「新竹和台南是遠距耶!」「剛搬到的新住處該怎麼辦?」「分隔兩地的情況會持續多久,你未來的計畫是什麼?」但當時我回答的態度就是一副「因為是工作的考量,而且我已經決定好了,妳必須支持」的姿態。計畫?哪有什麼計畫,只要我能在工作上有最好的表現、爭取到最好的機會就好了。
在之後等待轉職的日子當中,因為兩人的理念不合,我跟她的關係持續降溫探底。她心中規劃的是「兩個人」的安排,而我心中卻只有「我一個人」的安排。我當時的確沒有長遠的計畫,也沒有固定的生活規律,對優先順序的安排,更總是以工作為重。
這個醞釀中的冷衝突,終於迎來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那原本是一個普通的星期四,主管在早上邀請全部門同事當天傍晚一起去KTV歡唱,慶祝他晉升到了一個更高的職位。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畢竟這麼開心的場合,怎麼能不到場同樂呢?直到接近下班時間我才驚覺,今天傍晚原定是跟女友一起去餐廳用餐!而我當下怎麼做呢?我先打電話去取消餐廳的訂位,然後才打給女友告訴她:「抱歉,晚上要幫老闆慶祝,所以餐廳的預約我先取消了,改天再去吧。」電話的那頭是無聲靜默,好幾秒後她才冷冷地回道:「知道了。」
晚上,結束了KTV 狂歡之後,我回到住處。見到我一進門,她在客廳對我說出這段話:「你對生活都不做規劃,導致我的生活也總是因為你方寸大亂,我不想再這樣下去了。」
「我已經受不了這樣的生活,我想跟你分手。」
這場情侶關係的危機,讓我對生命和生活的想法完全改觀,更改變了我的整個職涯跑道。
時間快轉到2021年的年底,我正式向別人眼中的夢幻工作道別,卸下了台積電主管的職位,全職投入我自己的夢幻工作:一位自由自在的說書人。
從此之後,我的一天變得跟以往截然不同。
早上醒來,簡單梳洗之後泡一杯熱拿鐵咖啡,坐到位置上開始閱讀。閱畢,闔上書本,在鍵盤上胡亂打字,試圖回憶剛剛書中的重點。接近中午,從冰箱取出食材,烹飪我最喜歡的田園雞胸義大利麵。下午打個盹後,接著收Email 處理雜務。收到讀者寄來的感謝信,內心一陣澎湃和感動。收到商業合作邀約,如果有興趣,我就欣然接受;對大部分沒興趣的邀約,就果斷拒絕。我可以決定自己的合作對象和合作方式,沒有人會強迫我一定要接受或不接受合作。
至於其他的休閒時間,我有更多的空檔用來跟自己對話,跟女友和朋友相處。我可以選擇什麼時候返鄉回老家,不用受限於上班族既定的假日,或遷就專案任務來安排時間。
這種新的生活型態,是我以前難以想像的。
別人眼中的夢幻工作,在我的眼中並不夢幻,因為我的「生活方式」必須完全圍繞著「工作型態」來打轉。
而在我眼中的夢幻工作,是「工作型態」圍繞著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來進行。
自從2018年女友控訴我對工作已經走火入魔之後,我不斷質問自己:「這麼努力工作,到底是在追求什麼?」漸漸地,我發現自己追逐的是一個虛幻的目標,是更高的地位、更大的權力、更多的金錢。我開始懷疑,就算我追到了又怎樣?我會因此而滿足嗎?我犧牲的一切值得嗎?這個時候,有一個念頭逐漸清晰了起來:我不想再當一隻漫無目標只會追著公車奔跑的小狗,我想當自己人生的主人。
我想挽回她,我想挽回我的人生。
2019年的時候,世界各地的製造業掀起了一波「數位轉型」的風潮(例如台積電、鴻海等),我在公司負責的工作剛好是工廠的軟體系統專案,需要替工廠架設大量的網站和自動化系統。當時已經擔任主管職的我,主要工作就是管理團隊,指派成員去執行專案,我自己幾乎沒有動手實做的機會。我看成員忙著設計新的介面、討論新的功能、研究新的網站和程式技術,內心感到心癢難耐。因此,我突發奇想:「既然我對數位、網路和系統的領域這麼感興趣,何不自己架一個部落格?」
於是,我開始利用下班和假日的時間,學習和架設自己的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以穩定和持續的頻率,每週發表一篇文章,開始吸引愈來愈多的讀者追蹤。接著,有許多讀者告訴我,希望透過聲音的方式聽我說讀書心得,我也鼓起勇氣創立了「下一本讀什麼」Podcast 說書頻道,讓原本的閱讀筆記透過聲音的形式接觸到更多讀者。
我透過大量閱讀(涵蓋書籍、網路文章、教學影片)改善了自己的生活態度和習慣,提升了在公司領導團隊的專業能力,並且將學到的商業模式和社群經營技巧,逐項套用在自己的說書事業上。
自從我重新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開始學習怎麼安排自己的優先次序,並持續朝向心中嚮往的工作型態邁進時,最奇妙的事情發生了。我在前公司的工作表現不降反升,自媒體的說書事業持續成長,與女友的關係也增溫甚於以往。
我終於領悟到:這個世界不是只有一種生活和工作的方式。
我變得更重視自由和自己的貢獻,而不是職位和薪資。我變得更關注內心的嚮往,而不是別人的期待。我透過成長的飛輪一直前進:擬定目標、採取行動、實驗試誤、持續改善。漸漸地,原本的斜槓興趣轉變成了一個能夠獲利的商業模式,一個嶄新的副業型態儼然成形。
經過這段旅程,我達成一項始料未及的成就──走出自己的路,打造出自己的夢幻工作。
➢【書籍資訊】《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