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面對轉職焦慮、職涯規劃、求職選擇等問題,「下一本讀什麼」、「閱讀前哨站」站長瓦基分享放棄台積電高薪工作的心路歷程,並以新書《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手把手帶你重新定義生命、設計你的理想工作,打開職涯更多元的選擇,讓你過得更好、更豐足的自主人生!
「現在的生活和工作是我想要的嗎?」
面對轉職焦慮、職涯規劃、求職選擇等問題,「下一本讀什麼」、「閱讀前哨站」站長瓦基分享放棄台積電高薪工作的心路歷程,並以新書《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手把手帶你重新定義生命、設計你的理想工作,打開職涯更多元的選擇,讓你過得更好、更豐足的自主人生!
圖片來源:遠見 / 攝影:黃菁慧
若想找到我們真正熱愛的事情,進一步規劃自己渴望的工作職涯,可以從下面三個步驟來認識自己。
孩子總是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跟誰在一起會開心、不喜歡那些食物,即使他還不知道該如何用言語表達,但總會以各種行為來表示自己的好惡。可是長大之後,那些清楚的好惡愈來愈模糊,因為別人或環境的聲音會告訴我們什麼比較好,我們聽從世界對我們的期待,而不是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於是漸漸放棄了兒時的興趣,轉身去做那些在別人眼中成功的事情。
也許很多事情已經不復記憶,但可以試著回答這三個問題,找出自己的「核心興趣」。
在思考這個問題時,我發現若是對感興趣的領域,我總是全力以赴爭取最好表現,像是玩遊戲、學舞蹈、寫程式等,我會盡一切努力讓自己成為頂尖。
興趣和熱情的差別在於,興趣指涉某件事物,但熱情能使興趣變得更深入、更持久。
教學的熱忱:我喜歡教別人,無論自己的程度高低,都願意鼓起勇氣教別人。因為我相信「教學是最好的學習」,當在教別人如何運球、如何做好舞蹈姿勢、如何撰寫程式的過程當中,自己反而學得更快、更好。
玩遊戲的好勝心:我喜歡玩遊戲,無論是電腦遊戲,或是卡牌類型的桌上遊戲,迫切地想要快點搞懂全部的遊戲機制,掌握制敵的策略。我對遊戲的種類沒有特定偏好,但我知道好勝心是驅動我全心投入一項遊戲的關鍵。
當我在「創造」新事物的時候,常讓我進入「心流」的體驗。心流指的是一種心靈的狀態,當我們把專注力發揮到極致的時候,會感受到一股「渾然忘我的體驗」。當我們進入心流體驗的時間愈多,愈能提升自己本身的幸福感、加深對目標的堅持、擁有更積極的心態。
綜合以上三個問題的答案,我知道自己的核心興趣是:由好勝心驅動的傑出表現、利人利己的教學熱忱、創造新事物時的心流體驗。
我從《一個人的獲利模式》書中學到一套有效的方法,透過自己當前的身分角色,發現最令我們受到鼓舞、感到活力與價值的事情,進而找出真心嚮往的職涯方向。
首先,準備十張空白的「便利貼」,在便利貼的頂端各寫下一個目前的角色身分。然後問自己:「這個身分最鼓舞我的是什麼?」「我在扮演這個身分時,感到最有活力和價值的事情是什麼?」並寫下答案。
寫完十張便利貼之後,替所有角色排列出一個優先順序。最後,我會問自己哪一個身分對我最重要?哪個身分其次?依此類推把十個身分排序出來。
最後,瀏覽全部的便利貼,找出最鼓舞我、讓我感到最有活力的項目,可以找三到五項,並寫在第十一張空白的便利貼上。這張便利貼所列出的項目,就是我要追尋和打造理想工作的重點,這些項目會讓我感到鼓舞、興奮和滿足。
我列出了三個身分和項目:
• 主管:值得下屬追隨的楷模、凝聚團隊的向心力、教導我的下屬、共同面對挑戰。
• 作家:分享自己的觀點、記錄自己的學習歷程做為模範、貢獻我的所長給更多人。
• 舞者:教學與指導別人、更認識自己與舞伴的互動、展現自己對舞蹈的詮釋。
綜合以上的練習成果,我發現自己想追求的職涯方向有三個:成為模範榜樣、貢獻所長和教學相長、與別人分享自己的觀點。
我們可能喜歡某件事情,但不見得擅長,也可能很擅長某件事情,但不見得喜歡。
當我們喜歡和擅長的事情之間沒有交集,就很難將它們發展成一個長期的職涯策略。然而,那些能夠長期在職場和人生發光發熱的人,在做的其實是他們喜歡又擅長的事情。接下來,我們就要透過描繪自己的「生命歷程」,來幫我們有效找出自己「喜歡且擅長」的事。
首先試著回憶自己人生中「得意」和「失意」,至今仍令我們記憶鮮明的重大事件,事件可以涵蓋工作、社交、愛情、學業等各方面,曾經發生的所有好事與壞事。然後感受這件事帶給你是正面還是負面的影響,縱軸代表影響的程度(好的在上,壞的在下),橫軸則代表時間軸,請依序寫在紙上標註出15至20個事件。
接著,嘗試對每個事件寫下一兩句簡單描述,說明是什麼關鍵因素令你感到正面或負面的情緒。例如我的重大事件為:
• 加入新成立的組織:開創新技術替公司節省成本,學會妥善利用資源來完成任務。
• 支援公司的緊急任務:短時間內創造出新型儀器,透過實際數據取得客戶的信任。
• 轉職到新工廠的單位:對龐大複雜的系統感到挫折,對跨組織溝通感到焦頭爛額。
圈選出生命歷程圖上正面的事(橫軸以上的事),對照下表找出適合描述這些事件的項目,可以複選多個項目,並在項目後方用「正字記號」進行加總。填寫這張表格有一個訣竅,那就是「我是因為擅長什麼,所以對這件事情感到得意?」
舉個例子來說,假設我們和同事一起參加一個全公司性的專案報告競賽,大家表現突出獲得佳績,我們要思考的是,我對這事情之所以感到得意,是因為自己擅長的哪件事?
1、如果是因為把PowerPoint簡報製作得非常精美,進而幫助團隊獲獎,那在這邊就挑選「藝術創作」或「創意發想」。
2、如果是因為自己傑出的表達能力,幫團隊在口頭發表時獲得高分,那就挑選「公開演說」或「說服或影響他人」。
3、如果是因為高超的資料整理能力,將簡報的脈絡和圖表呈現得清清楚楚,那我們就挑選「資料處理」、「分析」或「闡述問題」。
看著所有被標記出來的項目,不管總數有多少,先選出五個喜歡的項目,特別是那些儘管還不擅長,但願意在未來多花時間在上頭的項目,這些就是我們「喜歡」的能力。再計算每一個項目後面的正字分數,分數最高的前五名,就是我們「擅長」的能力。最後,從喜歡的項目和擅長的項目中,選出重複出現的項目(例如我選出了三個重複項目),這些就是我們「喜歡且擅長」的事。
我們可以回想看看自己對於職涯的選擇,究竟是出於自己的喜好,還是隨著別人的期待而定?特別是面臨重大的職涯抉擇時,我們的家人、朋友和師長給予我們的意見,通常是出自於「安全」、「穩定」和「薪資」的考量,而我們自己也會有「面子」的考量,很輕易受到別人期待影響,也渴望自己獲得社會的認同,如此之下,不小心忽視了自己內在的渴望。
透過具體的問題和練習步驟,就可以在大腦外看見自己過去的點點滴滴,發現那些讓自己感到有樂趣、有熱忱的事情,加深對自己的認識。所謂的「認識自己」和「探索自我」,並不是一件自我中心的事情,而是要發現「做什麼事情令我們感覺有活力」。當我們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正好也成為了這個世界需要的人。
➢【書籍資訊】《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
➢【延伸閱讀】
人氣podcast製作人瓦基:這個世界不是只有一種生活和工作的方式,走出自己的路,打造出自己的夢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