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張曼娟2020力作《以我之名:寫給獨一無二的自己》,收錄23篇情意真摯的散文,再次深刻探索中年的覺醒、承擔、照顧,以及讓自己與他人幸福的能力。書中分享過年為了什麼會弄到這樣身心俱疲?關鍵在「好親戚」。
小時候過新年,除了領紅包,學著向長輩說吉祥話,什麼也不必操心。吃飽了就聚在一起玩牌,瓜子、花生、糖蓮子、娃娃酥、冬瓜糖......去拜年的時候,每家都有不同的甜食,抓著一個大橘子捨不得吃,覺得那樣的燦燦金黃真好看。
看著看著就長大了,搬到一幢四樓公寓,左鄰右舍都是認識的,每年的大年初一要相互拜年,從一樓到二樓再到三樓,最後鄰居們全集合到我家裡來聊天,十幾、二十幾口人,確實很熱鬧,只是燒水沏茶就忙得團團轉了。雖然除夕夜很晚睡,初一卻得早起接待客人,印象裡從那時候起,我就沒在過年時睡過好覺。
雖然是單身,卻和父母同住,每年從除夕開始,要準備讓回家過年的家人們吃團圓飯,除夕、初一、初二的菜單早早張貼在冰箱上,反覆核對確認。廚藝一向不是我的強項,做起來其實有些力不從心。後來,過年團圓的陣容更大了,十幾口人的吃吃喝喝,只能委外辦理。從過年前的兩個月,就得不斷確認回家團圓的人數,確認再更改、更改再確認。接著尋覓餐廳,一家一家打電話去問,常常都已經沒有桌位了,於是請人關說,極力拜託。
餐廳的年夜飯都很制式化,根本表現不出平時的水準,更緊張的是時間限制,五點半一場、七點半一場。為了有效率的換場,上菜速度很快,瞬間擺滿一桌子,都不知道該先吃哪一道,還是先來碗湯?換場的時候人馬雜沓、呼喝喧鬧,令人神經緊繃、魂不守舍。將近90歲的伯父,因為罹癌而衰弱,他在一片混亂中嘆息著說:「這哪裡是吃年夜飯啊?根本是逃難嘛。」
我是沒逃過難的,但他確實經歷過大撤退和逃亡,我瞬間明白,自己的悽惶感從何而來了。
年年安排團圓飯,真的有些心力交瘁了,於是,有一年我向父母告了假,一個人飛到香港去,住在酒店式公寓裡,清清靜靜過了年。也想試探一下,一個人過新年到底會有多冷清?會不會很淒涼?
我去花市買了花,又去市場買了最愛的砂糖桔,還去上海飲食店買了酒釀和芝麻湯圓。除夕前婉拒了幾位朋友的邀約,「一起來過年吧,不費事的,只是加雙筷子而已。」「不要自己一個人過年啦,冷冷清清的。」我知道朋友都是好意,拒絕他們似乎很不近人情。可是,誰能知道,我想要孤單過年花了多少力氣?怎麼捨得放棄!
我為自己煮了羅宋湯,搭配法國麵包,吃得飽飽的,上床翻了幾頁書便睡去了。香港的除夕很安靜,沒有鞭炮聲也沒有電話,沒有電鈴聲也不用拜年,我睡得心滿意足,直到大年初一中午才起床。深深嘆了一口氣,我可也是辛辛苦苦的忙碌了一整年呢,這才是過年嘛。
因此,我知道對某些人來說,孤獨過新年其實是很幸福的事,既不冷清,也不淒涼。終於可以想吃什麼吃什麼,想睡多久睡多久了。
過年到底是什麼?如果讓一個小孩寫作文,他可能會這樣寫:「我最喜歡過年了,因為全家都團圓,可以拜年、領紅包、吃好吃的,還可以放鞭炮。」到了青少年的作文,可能是這樣的:「過年的好處是不用補習,也不用寫作業,任性打電動,睡到自然醒。」
等到這個青少年長大成人,進入社會,他的臉書貼文就變成:「好不容易有年假,卻不能出國,非得全家團圓,其實真的很無聊。」如果這個人到了適婚年齡而沒有結婚,正在轉業階段或待業中,還沒有車子、房子與對象,他的臉書貼文或許相當簡短:「過年,就是親戚的格鬥場。」
愈接近過年,我在臉書上看見的朋友貼文就愈暗黑,年輕人抱怨過年根本勞民傷財沒意義;中年人抱怨婆家娘家奔波心力交瘁,我不免要想,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過年變成一件不快樂的事了。
「過年本身沒有問題,和那一堆親戚聚在一起才是問題。」我的學生Lulu 這樣說。根據她的觀察,平常沒什麼來往的親戚,只是過年時聚在一起,長輩們將注意力全放在小輩身上,從小學開始盤問,念什麼學校?校排名多少?考上哪所高中?大學什麼科系?要不要考研究所?
有個叔父問她哥哥:「現在大家都念研究所,你不念的話怎麼有競爭力?」又轉頭問她:「你還要念研究所幹嘛?你爸要到什麼時候才能退休啊?找個好男人嫁掉比較實在吧。」
Lulu 氣得對哥哥抱怨,「我們念不念研究所關他什麼事?怎麼不處理一下自己小三和元配的問題,卻來對我們指手畫腳?」哥哥面無表情的說:「反正我明年要出國,絕對不跟他們一起過年了。」
Lulu 說她很羨慕哥哥能下這樣的決心,她走不開是因為媽媽。
從小年夜開始,媽媽就要進駐奶奶家,為除夕夜團圓的十八口人準備年夜飯,接著十八口人的初一午、晚餐。好不容易到了初二,可以回娘家喘口氣了吧?奶奶又悲情懇求,說是兩個姑姑要回娘家,可以幫忙準備嗎?擺明了不讓媽媽回娘家,這種時候,爸爸總是低調不吭聲,哥哥乾脆遁逃出門,Lulu 只好捍衛媽媽,提出吃完午餐必須回外婆家吃晚餐的主張。
姑姑們嘀嘀咕咕,「還不是她媽媽教出來的,我們以前當小姐的時候哪有這麼囂張?」Lulu 很想對她們咆哮,「同樣都是女兒,為什麼你們初二可以回娘家,我媽初二不能回娘家?你們才是很囂張吧!」但她為了不讓媽媽為難,只得嚥下去了。
過年不是團聚歡樂的日子嗎?到底為了什麼會弄到這樣身心俱疲?我的結論是,沒有好親戚,年節就是一場浩劫,還不如自己一個人孤單過年。
➢【書籍資訊】《以我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