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我們這些「中年」人;夾在上一代與下一代「中間」的人;思維和行為「不中不西」的人。我們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圖片來源:Pixabay,CC0 Licensed.
想要寫一本中年人的書,是從面對了生命中的變動開始的,這變動不是天光雲影共徘徊,而是土石流般的崩塌與毀壞。
我輩中人,是首先浮起的意象。我們這些「中年」人;夾在上一代與下一代「中間」的人;思維和行為「不中不西」的人。我們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我們走過怎樣的路?又將往哪裡走去呢?
「大人學」這兩年成為顯學,「大人味」成為一種審美觀、一種生活態度,然而,我輩中人夠格當一個大人嗎?我們具備了大人的品格與氣度嗎?
孟子說過的許多話中,我最喜歡的是這一句:「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我想成為一個不失赤子之心的大人:對世界依然充滿好奇與熱情;願意為了理想披掛上陣;具有更大的包容力與同理心;為他人付出與奉獻是快樂的事。
我輩中人邁入人生下半場時,最該做的是對自己的清算與和解。靈魂中那些幽暗的、破碎的部分,也許是因為傷害而造成,無以言宣的痛苦已經承載了幾十年,直到中年才明白,並沒有什麼人會替我們取下枷鎖,帶來救贖。我們苦苦等待的,釋放我們於痛苦深淵的那股力量,原來在我們自己身上。多年以前只能接受命運的安排,如今的我們,有能力創造或改寫自己的命運。
倘若想要有心平氣和、從容自在的老年,絕不可錯過關鍵的中年期。
...
兩年前,身體狀況一向不錯的父母親,突然發生了狀況,一次又一次送急診,在擔憂焦慮的日與夜,我真正意識到自己老了,不再年輕。坐在救護車上,無助的握住90歲老父的手;凌晨起身在電腦前,為80幾歲的母親掛號,我知道一直守護著我的父母親愈走愈遠了,現在撐持住這個家的是我,用盡力氣保護他們的是我。
目前在台灣有將近110萬的失能者需要照顧,每位老人的身後,都有一位或幾位照顧者,大都是中年人,有些甚至是老年人。如果有幾位照顧者,還可以輪流分擔,互相倚靠,彼此加油,最危險的是獨力照顧者,宛如背著炸彈的炸彈。
做為一個獨力照顧者,我們的摸索,正是替往後更多的獨生子女尋找方向,也或許,他們不必承擔照顧重任。
我們可以選擇完全假手他人,或以童年創傷、事業忙碌種種理由搪塞逃避,但我們沒有。當我們無怨無悔、心甘情願的承擔下來,也就有了機會預習未來的人生,看清楚老年是怎樣的狀態,甚至直面死亡,才能認真思考活著的意義,這也是份難得的生命禮物啊。
...
朋友說:「都說我們是『奉養父母的最後一代,也是被兒女拋棄的第一代。』妳不覺得我們這一代好悲哀嗎?」我深深擁抱朋友,對她說:「我們是最棒的一代,人世間的情義都付出了,也都承擔了。」五十歲以後,我常用這樣的話勉勵自己:「年過半百,中途而已。」路還要繼續向前走。此刻的我,有著前所未有的篤定與自信。
我輩中人,有情有義;我輩中人,篤定自信。那麼,這也就是一本寫給你、寫給我、寫給中年人的情書了。
【書籍資訊】《我輩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