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沒有顯赫家世,沒有名校光環,她從一個來自鄉村的平凡女孩,在35歲,成為美國共和黨史上首位白宮女發言人。
媒體封為「理性的聲音」、小布希稱讚「能搞定所有人的黛娜」,她站在世界權力的核心,面對最嚴峻的情勢與棘手的媒體記者,如何化解危機、建立職場好關係?
從「為別人發言」,到「為自己發聲」,什麼是她珍視的價值?什麼是她成功的關鍵?
作者黛娜.佩里諾在書中分享那些職場教她的事,以及她從世界領導人身上學到的一生受用無窮的能力──
總統老闆教我的事:
.正向的人生觀,不看手上的牌有多糟,而要思考如何打這副牌。
.人生不能重來,放下小事,還有更多大事等你完成。
.不自我設限,以為沒上名校就無法出人頭地。
.學會謙遜,隱匿自己的功勞,幫助他人達成目標。
.永遠相信自己,擁有解決問題的機會與能力。
.回歸文明而有禮,尊重他人、寬厚待人,是通往成功的捷徑。
傳達訊息的藝術:
.堅守立場,但不傷人;言行犀利,但不帶刺;體解他人,但不任人擺布。
.保持樂觀正向,在最不利的情勢下,也能找到最光明的訊息,化解衝突。
.在關鍵時刻直言。寧可勇敢說出,也不要事後後悔。
.你不必認同別人看法,但必須為自己說的每句話負責。
.主動了解不同觀點,意見相左不代表彼此就是敵人。
.面對最嚴厲的批判,也要懷抱同理心,帶著格調與風度回應。
她以自己的故事,告訴在職場奮進的每一個人,你可以堅定為自己發聲,又不會限縮你的思維與行動,得到更多機會與自由;對緊張關係的敏感覺察與焦慮,也能化為審慎評估情勢、任何時候都能說對話、做對事的大能力。
她堅信,平凡的出身也能創造不凡的人生,抬頭挺胸,無所畏懼,終將成就獨一無二的自己。
推薦序 定義自己的價值 許毓仁
推薦序 溫柔而堅定的活出自己 張瑋軒
前 言 為老闆挨了黑眼圈
第一章 西部平凡女孩的白宮夢:
要做自己,也要做讓人喜愛的人
第二章 青年危機:
拋開心中的害怕,去體驗真實世界
第三章 白宮現場:
總統老闆教我的事,以及一名貼身追隨者眼中的領導力
第四章 新聞幕後:
與傳媒高手共事,完美的混搭,激發團隊火花
第五章 新鮮人職場教戰守則:
展現專業的實務技巧、贏在好習慣、放眼大局
第六章 守禮文化:
懂得尊重,人生道路走得更寬更遠
第七章 因認同而自由:
別怕成為非主流,勇敢表達你的觀點
結 語 爆料時間
誌 謝
為老闆挨了黑眼圈
白宮發言人的工作既繁忙又耗費心力,但我從未料到自己竟會因公受傷。
原本我可以毫髮無傷的卸下職務,但在布希總統卸任的六週前,一趟祕密前往巴格達的行程,害我功虧一簣。
二○○八年十二月,我們一小群人得到指令,要暗中籌劃一趟出訪伊拉克與阿富汗的行程。這將是總統最後一次搭乘空軍一號專機前往海外。我們只邀請一小群記者、攝影師與攝製小組,組成媒體記者團隨行。行程第一站是巴格達。
布希總統先與伊拉克總理舉行會議,接下來,我們前往另一個地方召開記者會。車隊在顛簸的道路上行進,車內擠了點,但我們平安抵達。
這是歷史性的一刻,布希總統與伊拉克總理馬利基最後一次在公開場合一同現身。媒體室擠滿了維安人員和二十多名記者。我們一行人坐在側邊的座位,我的左手邊是總統顧問吉萊斯皮,右手邊是翻譯,還有一個放在鐵架上的麥克風。這個房間相當小,裡面塞滿各種設備器材,攝影機、燈光設備和無數條電線,夾雜在所有人之間。
我多少覺得,自己與前兩排的伊拉克記者站在同一陣線。我在心中默默為他們打氣,但沒有太久……
飛向布希總統的鞋子
布希總統與馬利基總理登上講台開場。我從眼角看見有名記者彎下腰,扯下鞋,猛力朝布希總統丟去。布希總統低頭躲過,鞋子砰的一聲砸在牆上;那個人很快又丟出另一隻鞋,又發出砰的一聲,所幸總統再度躲過襲擊。布希總統似乎沒有因此感到生氣或害怕,而是困惑。他的表情彷彿在說:老兄,你有什麼毛病?
就在此時,我眼眶泛淚,不是因為害怕,而是第二隻鞋砸向總統時,特勤人員衝上前保護總統,撞到麥克風支架,傾倒的支架轉了半圈,猛然打在我臉上,擊中右眼下方的上顴骨。我當時正注視左方的兩國領導人,沒有注意到右方的支架正我砸來。我痛得大叫,倒在吉萊斯皮身上,眼冒金星,臉上疼痛難以言喻。
所幸,鞋子是當天唯一出現的武器。
騷動過後,布希總統告知維安人員自己沒事,並揮手要他們退到後方。他透過麥克風對大家說:別擔心,沒事,大家冷靜。我們繼續進行。
他與維安負責人交換了眼神,並點頭示意,決定繼續完成這場記者會。馬利基總理的情緒大受影響,對這個維安漏洞與丟鞋事件,他感到窘迫羞愧。
他也以為這場記者會即刻取消,但布希總統並不想讓丟鞋者得逞。他要馬利基總理留在台上,並示意被丟鞋事件打斷的記者繼續提問。
我感受到臉上劇痛,但努力不作聲。我知道白宮醫療團就在附近,打算向他們求援。
塔伯醫師迅速檢查我的傷勢,拿冰敷袋給我,要我按住傷口。他覺得我的骨頭並沒有斷裂,可是臉腫得很厲害,一時無法斷定傷勢。
繼續做該做的,就是對未來最好安排
我不能休息太久。幾分鐘後,我恢復平靜,突然想起布希總統即將接受美國廣播公司記者拉達茨的訪問。
我認為布希總統需要盡快公開現身,讓美國人民看見他很平安、冷靜,完全不受丟鞋事件影響。
進行專訪前,我必須先幫總統化個上鏡妝,再向他簡報專訪內容。在這種隨行人員極簡的行程中,我必須身兼化妝師一職。我帶著化妝箱,一邊在房間裡等待總統,一邊把冰敷袋壓在臉上。
記者會一結束,總統就急著進房間找我。他過來抱著我,我試著用輕鬆的語氣對他說:「總統先生,你知道我在西部長大,很堅強的!」
我請總統坐下,幫他撲點薄粉,並簡單梳理頭髮,與他演練拉達茨可能的提問。他看起來已準備好了,「我可不是第一次上場。」布希總統以開玩笑的語氣說。最後,這次訪談順利完成。
我與白宮記者團一直以來關係良好(只有少數例外,但我不會洩漏他們的名字!)。他們基於對我的尊重,私下講好,不把我受傷的照片流出去。他們的善意令我感動。
布希總統在職的最後六週,我的黑眼圈一直陪伴著我,由黑轉紫,然後逐漸褪為藍、綠、黃。我的顴骨痛了好幾個月,天冷時特別痛。這個傷過了很久才痊癒。有許多白宮發言人比我更英勇,例如布雷迪。雷根總統在一九八一年遭行刺時,他當場中槍,並因此終身癱瘓。白宮的簡報室以他命名。
我只不過在巴格達挨了個黑眼圈。直到今天,我仍是為了總統而遭受麥克風攻擊的唯一白宮發言人。這可說是所有白宮發言人在所不辭的,替老闆挨黑眼圈。
在布希政府工作期間,即使是最不順利的日子,仍是我此生最美好的時光。
給工作人的六個建議
本書記述我成為白宮發言人的奇妙歷程,我透過這份工作所看到與學到的,以及這些特殊經歷如何引領我重拾初衷,成為時事評論員。我也會在書中,跟所有人分享讓我獲益匪淺的工作與人生忠告:
. 領導人都很忙,部屬一定要有效率
任職期間,我見證了恐怖攻擊的威脅、兩次戰爭、多次艱困的內政僵局、集體槍殺案、大法官提名、天災,以及重大的金融危機。能擔任國家與總統的發言人,我深感榮幸。
對我來說,凡事做好準備,預想可能發生的事,同時保持風度非常重要。
.精確傳達訊息外,找出失敗的光明面
我選擇「好消息是」做為英文版書名,因這句話是我的口頭禪。我生性樂觀,相信一切並不像表面上看起來的那麼糟,因為我們擁有解決問題的機會與能力。
樂觀,是我面對困境的應對之道。在任何情況中看見光明的一面,是我的本能。我從小在懷俄明州的牧場長大,那裡生活艱苦且充滿變數,你必須堅信,雨過終會天晴。這種本能把我帶向其他樂觀的人,並與這樣的人為伍。小時候曾聽過雷根總統演說,他曾提到,要住在山的向陽面,這個意象觸動了我。
.不設限,一手爛牌也有機會贏
在工作中向總統進行簡報時,正向的人生觀助我良多。總統很清楚,有時我們拿到的牌不是那麼好,但他想聽到的,不是這副牌有多糟,而是我們要如何打這副牌。
許多人以為我長期活躍於共和黨政治圈,而且一定和布希或錢尼等家庭很熟,才獲得這份工作。但一直到九一一恐怖攻擊發生後,我才有機會認識他們。
我的志向是進入電視新聞台工作。結果,我為人生做好的規劃,總是被生命中的因緣際會,以及我敞開心胸接受各種機會的心態,而打亂並重生。
我之所以能夠得到第一份媒體發言人的工作,在國會山莊服務,然後重回華府,最後在福斯新聞頻道落腳,擔任「新聞五虎將」的主持人,全是因為我在對的時間點,出現在對的地方,做好準備,願意嘗試與冒險。
.文明有禮,才能真正有效溝通
本書有部分揭露我在布希政府經歷的一些不為人知的事。我親眼目睹事件的發生,並在書中記錄個人的感受。
布希總統教我學會謙遜。我還記得,總統教我學會隱匿自己的功勞,以便幫助他人達成目標。還有,當我遭到同事背叛時,他幫助我學會原諒,走出痛苦。當我回想並寫下這些人生片段時,我的心中充滿了喜悅。
書中也提及我對文明有禮的重視,這種態度已日漸消融於現今的政治界與大眾文化。現代人的對話中充滿惡意攻擊,令我憂心,不過我認為還有挽回的餘地。我相信,我們可以讓公開辯論重回正軌,因為我們可以選擇回歸文明與禮貌。
我們不必認同彼此看法,但必須為自己說的每句話負責。我們也必須意識到,意見相左不代表彼此是敵人。
.幫助年輕人成功
白宮發言人的工作備受矚目,因此經常有人問我,對想要追求成功的年輕人,有哪些建議。我發現,有很多年輕人與他們的家長非常渴求這類建言,不論他們來自何方,關心的問題都很類似:我該去念研究所或法學院嗎?我該如何從助理工作,轉換到管理職?若老闆是個爛人,或要求我做違背職業倫理的事,我該怎麼辦?如何在工作與私人生活之間取得平衡?
我認為,在各領域有所成就的任何人,都應該幫助其他人追求成功。我也是在許多貴人的引導下,才擁有今日的成就。我當然也有許多私房忠告想與大眾分享。因此,本書是我回應眾人需求的最佳管道。
我會與大家分享可立即運用在工作上,以及有助於職涯與人生規劃的所有忠告。
.不順利,收穫更多
我深深體會到人算不如天算。許多事不在我的計畫裡,但我決定把握機會擁抱它,不論這些事看起來多麼困難或瘋狂。
不論你的背景為何,是否畢業於長春藤名校,或是在城市或鄉村長大,你都有機會進入美國總統的橢圓形辦公室,給予他建言。我們不該自我設限。
我的人生經歷並非總是愉快的,那些不順利,使我學會了謙遜與腳踏實地。
任何對政治有興趣的人,一定覺得《為自己發聲》特別引人入勝。佩里諾以銳利的筆觸,栩栩如生地描述她在小布希時代擔任白宮發言人的經驗與故事,並將政治也可以輕鬆、正面及樂觀的一面躍然紙上,分享給讀者。她在書中精煉的政治與人生理念,值得我們從中體會與學習。
——趙怡翔,總統府祕書長辦公室主任
「當大家還在看風向時,就讓我們成為風。」……要怎麼逆風而上,不畏懼流言蜚語,絕對是本世紀年輕人的必修課題。
——許毓仁,TED×Taipei 共同創辦人
我每讀一頁,都欲罷不能的點頭認同,字裡行間的智慧與溫柔,是唯有在這個世界奮戰過後,才能成就的。
——張瑋軒,「女人迷」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
定義自己的價值
許毓仁(TEDxTaipei創辦人暨TEDx亞洲大使)
佩里諾是美國史上第二位白宮女性發言人,更是整體風氣趨向保守的共和黨內,第一位有資格擔當白宮門面的女性。
對於一個來自懷俄明州的平凡鄉村小女孩而言,在美國面對史上最嚴重的九一一恐怖攻擊之後,代表世界權力的核心對外發言,是多麼不容易的任務。面對「重男輕女」的華府政治菁英圈氛圍,她該怎麼代表總統接受外界的質疑與不看好,都是令人玩味的地方。
書裡提到一段「因認同而自由:別怕成為非主流,勇敢表達你的觀點」,描述佩里諾了解到,其實在華府成為保守派女性是個困難的抉擇,但是她並不後悔。儘管面對華府裡菁英自由派的冷嘲熱諷,她還是堅定自己的立場,力戰各種撻伐以及社會風氣普遍不看好保守派的聲音。而這其實正和我想要傳達給年輕朋友的思想,不謀而合。
不論是青春期的我們,總是為了想要積極融入同儕而附和大眾,抑或是在儒家思想薰陶下成長的東亞人,總是害怕不被這個社會接受,而不敢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我們其實都需要在現代的社會叢林裡,去定位自身的價值。如何不隨波逐流?如何去面對反對自己的聲浪?如何獨排眾議,堅持自己堅信的真理?如何與不同意自己的人事溝通?都是一門大學問。
「當大家還在看風向時,就讓我們成為風。」在這個大家都懼怕鄉民暴力與鍵盤魔人的世代,要怎麼逆風而上,不畏懼流言蜚語,絕對是本世紀年輕人的必修課題。共勉之。
美國首位擔任白宮發言人的共和黨女性。在911恐怖攻擊事件後,開始在司法部擔任發言人,在小布希政府團隊服務超過7年。經歷911以來的恐攻威脅、兩次戰爭、內政僵局、颶風天災、金融海嘯,每一次發生危機,她與團隊都站在第一線迅速處理,妥善發言。
現任福斯新聞網政治評論員,同時是收視率極高的有線電視政論節目「新聞五虎將」(The Five)主持人之一。她也是非營利組織「1分鐘導師」(Minute Mentoring)創辦人。
目前與丈夫彼得.麥馬漢(Peter McMahon)以及愛犬賈斯柏,定居曼哈頓。
中山大學外研所畢業,譯有《天使歸鄉》、《學校沒教的十件事》,合譯有《律師本色》、《重新想像!》、《管理大未來》等書。
2017/10/27
BWL054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789864793136
304
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