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父母千萬不要動輒貶低自己的孩子,要知道孩子最在意的就是父母對他的看法。洪蘭老師新書《如何跟上變化多端的世界》,從「教之聲」、「養之思」、「學之道」及「思之辨」四個方面分享所觀所得,希望能幫助讀者跳出舊的思維框架,從容面對世界不斷的變化。
圖片來源:pexels
我在捷運上,看到一位媽媽在翻她孩子的書包,突然聽見她驚呼:「你怎麼錯的這麼多?這麼簡單的加法也會錯,你是怎麼搞的?」一時,車廂中玩手機的頭都抬了起來注視聲音的來源,那個孩子窘的滿臉通紅。母親接著翻,「你寫的是什麼呀!七歪八扭的鬼畫符!」坐在我旁邊的女生跟她男朋友悄聲說:「我媽也是這樣,從來不替我留面子!」我看了一下周遭,好幾個人嘴角上揚,想必都勾起他們童年的回憶。回到家,看到信箱裡有一份請我寫推薦序的書稿很驚訝,原來韓國的媽媽也是這樣說話。真不了解,媽媽小時候不也是個孩子嗎?怎麼自己長大了,就忘記了當年被大人罵的感覺了呢?
人真的很奇怪,明明知道蜜糖可以捕捉到更多的蒼蠅,卻一定要用酸。
研究發現,每一句負面的話需要4個正向的話才能抵消它的影響,而孩子在家中,每10句話中,只有1句是正向的,在學校是7句只有1句,難怪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都覺得自己是一個魯蛇(loser),因為大人不斷的灌輸這個觀念到他腦海中。這種做法有一個很可怕的後果就是「自我實現」(selffulfillment),如果我們每天罵他是豬,最後他就變成了豬。
另一項研究中,神經學家在還有八天才要出生的小貓大腦中,看到一個神經元跟別的神經元有密密麻麻的連接,等到這隻貓老了,再去查看這個神經元時,發現常常活化的神經迴路變得很大條,但其他不用的連接都被修剪掉了。也就是說,神經的連結是用進廢退,常用的神經迴路會因不斷的活化,連接的密,反應快,創意多,而不常用的就被刪減掉了。因此我們每天怎麼對待孩子很重要,因為今天對待孩子的方式會影響他神經的連接,就影響他明天行為的出現。尤其大人對孩子的看法會影響孩子對自己的看法,這個信念養成後,根深柢固很難改。
馬戲團裡的大象一定要從小養才行,因為一開始時,小象無力從拴住牠的鐵鍊中掙脫,逃脫不了,久一點以後,牠就認為自己是不可能逃脫的,即使長大了,力拔山河了,還是這樣想,就乖乖聽馴獸師的話了。所以父母千萬不要動輒貶低自己的孩子,要知道孩子最在意的就是父母對他的看法。
我們都知道中國人喜歡謙虛,謙虛是美德,但是人只可謙虛自己,不可謙虛孩子,因為孩子小,他會把你的假話當真,而產生自卑感。我有一個朋友長得很好看,我母親每次看到她都會誇獎她,但她的母親一定回說「哪裡,哪裡,這孩子皮膚黑,穿什麼衣服都不好看」。結果她出社會做事以後,把所有賺的錢都花在漂白皮膚上,沒想到很多漂白的藥膏有化學劑在裡面,反而把她的皮膚燒壞了,真是好可惜。人都喜歡聽好話,卻常常聽不到自己想聽的話。這讓我想起卡通電影「小鹿斑比」中兔媽媽的話:如果你沒有好話要說,倒不如就不要說話(If you don’t have anything good to say, don’t say it.)。
父母在說話之前,請想一下,除了罵,這句話還有沒有別的方式可以說?請不要羞辱他,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你跟他說話時的這一點點小差別會使他將來一生都不一樣。
➢【書籍資訊】《如何跟上變化多端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