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漫步華爾街》指出,任何人如果想要有舒適的退休生活或財務安全,都應該以指數型基金作為核心投資。
圖片來源:pexels
初版《漫步華爾街》出版距今已有50年,當時書中所提的投資建議其實很簡單:比起買賣個股或主動式管理的共同基金,投資人購買並且持有指數型基金可以得到更高的報酬。當時我就大膽主張,任何會影響個別公司前景的資訊,都會迅速反映在股價上。而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把一隻黑猩猩帶來蒙上眼睛,對著一張股票列表隨便扔飛鏢,選出來的投資組合績效都很有可能和專家精挑細選的投資組合不相上下。當然,我可不是在建議投資人真的去扔飛鏢,反而是更偏向建議應該扔白毛巾投降,別再自己挑股票,改為買進並持有廣泛股市指數的投資組合。這樣的投資組合,績效很有可能超越由專家操盤的股票基金;股票基金有高昂的年費、交易成本與稅務要求,對投資報酬不太有利。
如今過了50年,我對原先的理論甚至更有信心,而且超過七位數美元的獲利也足以作為證明。如果有一位投資人,在1977年初(也就是首次出現指數型基金的時候)投資1萬美元,並且把所有股利再投入同一檔標的,到了2022年初,他的帳上將會擁有214萬3,500美元。再假設有另一位投資人,在同樣的時間以同樣金額買進一般的主動式共同基金,這筆投資只會成長為147萬7,033美元。兩者的差異顯而易見。截至2022年1月1日,指數投資人的獲利高出66萬6,467美元,或者說是足足高出100 萬美元的三分之二。
如今,已經有許多人相信指數投資是最佳的投資策略。目前投入股票型共同基金(equity mutual fund)的資金當中,一半投資的都是指數型基金。此外還有高達數兆美元,投資的是指數股票型基金(exchange-traded fund,縮寫為ETF;也就是在公開證券市場交易的指數型基金)。但想當初,主張投資人應該購買指數型基金,還會被嘲笑是愚蠢、不經大腦的想法。
光是說《漫步華爾街》當初得到的反應不太正面,或許還太輕描淡寫。初版發行當時,《商業周刊》(BusinessWeek)找來某位股市專家擔任書評,把這本書批得一文不值,認為書裡的概念說得好聽是天真,說得難聽點就是未經大腦。在那位評論者看來,書裡的策略只能讓投資人得到「注定平庸」的結果,要以此為滿足簡直是不可思議。也有其他評論者認為,我說我們的金融市場具備合理的效率,是「經濟思想史上最顯著的一項錯誤」。
但幸好我沒有因此意志消沉。我當時就想,要是沒有人討厭你寫的東西,可能代表的是你連被批評的價值也沒有吧。如果什麼都不說、什麼都不做,當然也就不會招人批評了。等到《漫步華爾街》初版發行過了三年,先鋒集團時任執行長約翰•伯格(John Bogle)推出第一檔可供大眾購買的指數型基金。而這個「史上第一檔指數型基金」得到的反應,和《漫步華爾街》可謂難兄難弟。先鋒集團當時請來一群華爾街投資銀行家,希望為這檔新基金募集2億5,000萬美元的資金,結果只募到僅僅1,100萬美元。儘管先鋒集團祭出「零佣金」的優惠,買氣依舊低迷。我曾經和約翰•伯格開玩笑說,股東可能只有我們兩個人吧。當時許多人都說這檔基金是個敗筆,是「伯格的笨把戲」(Bogle’s Folly),說它「注定失敗」,甚至說它「一點都不美國」。在那之後許多年間,指數型基金都未能得到各方資金的青睞。雖然伯格對指數型基金抱持樂觀的態度,但就算是他,也無法想像指數型基金最後竟吸引到數兆美元的資金。
本書會舉出相當多證據,告訴讀者我們的市場會迅速對新的資訊做出回應,而且效率極高。此外,根據多年累積而來的鐵證如山,應該就連那些心有懷疑的人,也已經願意相信我所主張的指數投資信念。而最重要的是,我寫這本書的目的,一直都希望能夠作為一部全面的投資指南,清楚解釋種種概念,真正能為讀者所用。但在我們開始之前,我還是希望能夠以盡可能簡單的方式,談談「效率市場」(efficient market)究竟是什麼意思,以及在媒體上又是怎樣經常對這個詞有所誤解。此外,我也想闡明幾項可謂常識的論點,主張任何人如果想要有舒適的退休生活或財務安全,都應該以指數型基金作為核心投資。
➢【書籍資訊】《漫步華爾街(50週年增訂版):超越股市漲跌的成功投資策略》
➢【延伸閱讀】不要陷入集體投機心理!給聰明投資人的10項忠告
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