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綠角:指數化投資不僅讓我的財務狀況走上正軌。也讓我不需要為投資花費太多心力,有更多時間投入自己的工作、家庭與興趣上。此刻回顧,能認識與實行指數化投資,是一生當中,高度加分的重大正面事件。假如你還不知道指數化投資,給自己一個機會,看完《漫步華爾街》,了解這個對人生有重大助益的投資方法。
圖片來源:FB綠角財經筆記
——綠角,暢銷財經作家
讀者朋友,您手上的書具有極高歷史定位,它開啟了全新的投資世代—指數化投資。
指數化投資的目的是取得股市、債市或特定金融市場的完整報酬。譬如有個投資人從30歲開始累積資產,預計65歲退休後使用。那麼透過長期持有指數化投資工具,他很方便的就可取得這35年間的市場報酬。
指數化投資不需操作,也不需選股。買進之後,就是長期持有到需要用錢的時間點。這樣一個看似過度單純的投資方法,成效如何呢?
非常強大。
實證資料顯示,高達八到九成的主動基金經理人,長期成果會落後該市場的指數化投資工具。
所以指數化投資已被廣泛採用了嗎?
可惜的是,經過半世紀的發展,美國指數化投資的資金總量,去年才達到美國基金資產總值的一半。在台灣,指數化投資仍非主流。原因在於,指數化投資違背直覺且遭遇許多反對。反對理由之一就是:指數化投資只會取得「平庸」報酬。
實際上,指數化投資取得的是市場報酬。
假如某年美國股市上漲10%。那麼這一年,全部投資該市場的投資人就是取得10%的報酬(尚未扣除投資成本)。不是20%,也不會是10.1%,就是10%。
市場報酬就是參與該市場的投資人整體所能取得的最高報酬。假如某人說市場報酬只是平庸,或許你可以問:「那你有投資這個報酬平庸的市場嗎?」
說市場報酬平庸的人,言下之意是自己的研究與操作會帶來遠遠勝過市場的績效。問題是,一個市場裡所有主動投資者,大家都用功一點,大家都會拿到勝過市場的報酬嗎?
這是邏輯上的不可能。
另一個反對指數化投資的理由是,市場不具完美效率。
市場實際狀況的確可能是過度反應資訊或延遲反應。效率並不完美。但不少人將市場不具完美效率,解釋成市場不具效率。然後,進一步推論,只要花點心力研究,就可勝過市場。
實際情形是,在一個報酬10%的市場,假如有人透過主動選股,多買進一些表現勝過大盤的證券,少持有一些表現落後市場的證券,取得高於10%的報酬。那麼,就一定會有人多持有一些表現落後的證券,少持有一些勝出的證券,得到落後市場的成果。
不管市場有沒有效率,有人勝出就一定有人落後。這是數學上的必然。市場效率較低,不代表贏家就會比較多。
1973年,《漫步華爾街》首次刊行,得到低落的評價。1976年,先鋒集團(Vanguard)發行首支指數型基金,資金募集困難,被合作發行商建議中止。
但指數化投資的先行者們堅持下來。《漫步華爾街》今年發行50週年增訂版。Vanguard整體美國股市指數型基金(代號:VTSAX)資產總值1兆3,000億美元,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基金。
我在2006開始投資時,讀過2003年發行的《漫步華爾街》,其後又看了好幾個版本。新版除了用更新的資料,再次加強指數化投資的立論之外,也會對期間的重大金融事件或是新的金融工具進行分析。這十幾年來,我自己完全由指數化投資工具組成的投資組合,也帶來遠超過年輕時候的我當時想像的資產成長。
指數化投資不僅讓我的財務狀況走上正軌。也讓我不需要為投資花費太多心力,有更多時間投入自己的工作、家庭與興趣上。此刻回顧,能認識與實行指數化投資,是一生當中,高度加分的重大正面事件。
假如你還不知道指數化投資,給自己一個機會,看完此書,了解這個對人生有重大助益的投資方法。假如你已經實行指數化投資,這本書可再次強化你的信心與毅力。《漫步華爾街》是當代投資人不能錯過的投資經典。
➢【書籍資訊】《漫步華爾街(50週年增訂版)》
➢【延伸閱讀】
股價飆漲背後,投資「迷因股」GameStock、AMC的啟示錄
比起買個股、主動基金,投資人採用「指數化投資」能獲得更高報酬!
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