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過去我在師範學校大學受教育、碩士畢業。來到佛光山,星雲大師說自己沒有受過教育,唯一的教育目標就是「破銅爛鐵也要打煉成鋼」,那一刻我的眼淚竟然不自覺地流下來,原來真正的教育,除了無條件幫助青年學習成長,還要無條件負擔起眾生的生死輪迴,直至成佛。
圖片來源:《星雲大師的身教與言教──弟子如是說》
文/妙南法師,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
有一次,師父談到佛光山開山的辛苦,大雄寶殿的建設受了多少委屈和刁難,結論時,他雲淡風輕地說:「說起來,也是想就有!」我眼睛為之一亮,多好的修行,如果招生也是想就有,那就不必擔憂了。
2018年,師父來佛學院關心學生,他身邊帶隨行客人,跟師生說道:「我帶人來玩啊!」他現場走過的每一片土地,都能細數,哪裡是多少砂石填平?哪裡又是山坑,需要多少砂石?我當時還在擔心著自己是否勝任院長一職,所以隨口一問:「師父,你有沒有想過,你可能不會成功?」我以此暗喻,師父找我做院長可能會「垮台」耶!結果師父突然抬起頭看著我:「做就對了,想那麼多做什麼?」這一份為了佛教的勇氣,至今我常放在心裡警惕自己。
2019年,師父上人經常來大悲殿,說是看新寶橋工程,「要讓觀音菩薩風光風光」,但是我知道,師父在幫我們打氣。當時他跟我說:「妙南!現在你要當老大。」我偷偷地看了一眼妙廣法師,明明就是老二哲學,怎麼變老大?至今才慢慢明白,不管是「想就有」、「玩」、「老大」,都只是為了喚醒我的佛性及直下承擔的勇氣。
我的性格上一向喜歡讀經,在擔任院長的初期,我總請示:「師父,要給學生讀什麼書?」師父輕輕地說:「我都沒有讀書耶,我都是做出來的!」我頓住了,這一記棒喝看似無聲卻很響亮。疫情期間的暑假,幾乎不得進出,於是幫學生安排好多應用性、國際文化交流的各種課程,我正要得意說明時,師父也只有一句:「給常住用!」
此時,我終於發現自己身心裡躲著的二乘人,我活在自以為是的「神聖」觀點中,師父則一次次透過人間的、生活的、服務的修行理念,打破自己的顛倒妄想。原來讓佛法從藏經走入人間,去實踐佛陀的慈悲才是真正的神聖。
過去我在師範學校大學受教育、碩士畢業,在台北市的小學教書,十年期間也學習不少教育觀點。來到佛光山,大師說自己沒有受過教育,唯一的教育目標就是「破銅爛鐵也要打煉成鋼」,那一刻我的眼淚竟然不自覺地流下來,原來真正的教育,除了無條件幫助青年學習成長,還要無條件負擔起眾生的生死輪迴,直至成佛。
爾後,我發現凡是教育界所謂的「最新」教育理念,師父竟然都行之有年。教育創新理念談「放下背不動的書包,培養帶得走的能力」時;六十年的佛學院以悲智願行為院訓,觀音的慈悲、文殊的智慧、地藏的願力、普賢的實踐,早已經走出藏經,隨著佛學院的畢業生、佛光山一千四百個出家弟子,行化在人間。
2017年師父在手術後,經常讓學生們圍繞在他的身邊唱誦佛教聖歌。當時,師父不願意干擾大家的作息,所以往往在藥石後,就讓大家隨喜隨緣在傳燈樓一樓席地而坐。師父除了談起最初寫詞創作的緣起,也常常幫弟子、學生們拍手喝采,鼓勵我們去辦比賽。興之所至,師父還會幫忙指揮助興。當時師父說:「講經太長,大家會不耐煩。」我如耳邊風聽過,心裡總覺得自己是在陪伴師父說說唱唱,同時讓弟子有因緣親近師父。
一直到師父圓寂讚頌會,我才發現師父不只是〈真誠的告白〉這一份遺囑已經在2013年寫好,就是讚頌會的形式,他都帶我們練習過成千上萬遍。2月6日讚頌會第一天早上,就由學院師生站上去唱誦,因為這一直是這些年似曾相識的場景,不需要再有更多練習,一直就是師父陪伴著我們「銀河掛高空、明月照心靈⋯⋯」
這幾年,我們時常擔心傳統法會接引不了年輕人,還在想著如何改良課誦程序,結果這個月在師父的舍利堂,我才發覺師父早已自己解決了這個難題。獻花、簡短的心經後,大家便很優雅地坐著,唱誦著自己讀得懂、聽得懂,卻不離開佛教修行的聖歌。歌聲嘹亮中,有著青年佛教靠我的緬懷與承擔,有著信眾道情法愛的傾訴與發願,更有著弟子們不忘初心的不捨與傳燈。
➢【書籍資訊】《星雲大師的身教與言教──弟子如是說》
➢【延伸閱讀】星雲大師走了,但我們要記得他好多事情... |《星雲大師的身教與言教──弟子如是說》編輯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