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為什麼原物料如此重要,甚至會引發戰爭?從經濟議題到地緣政治,從人類社會發展簡史到綠能產業的未來,這本書都是你牽起這些重要議題、為下一個時代描摹出基礎輪廓的重要入門書。

圖片來源:Unsplash
文/張立雯,天下文化編輯部主編
提到供應鏈或供應鏈斷鏈,大家最先想到的或許都是疫情期間,因為晶片不足導致的一連串供貨短缺:汽車(新車)缺貨、筆電斷供。或是名噪一時的長賜輪卡蘇伊士運河意外,導致眾多貨輪無法通行,貨出不去、錢也進不來……
新冠疫情與緊接著的烏俄戰爭,確實將許多事物打出原形,多國政府驚覺本國的重要原物料與經濟命脈,竟然都控制在其他國家手中;一場封鎖、一次塞港,就暴露出全球經貿的弱點,而眾人竟無計可施、束手無策。
不過作者開始關注供應鏈的原因,比我們想像得更奇特,而他追索的過程與結論,則又超乎想像地深遠。
作為一名英國的財經線記者,埃德.康威在某次調查中發現,我們將高山炸成深谷,只為取得不成比例的黃金時,他想知道:這個世界為了取得某些「特定物質」,背後究竟付出了什麼代價?他愈是探究,愈是驚詫地發現,當人們以為財富的流動將要完全建構在「虛」的事物上:應用軟體、虛擬貨幣、網路、各種服務……彷彿我們已經要進入一個乾淨、不再有汙染與廢棄物、危險工作場域,諸如此類的美好世代時,卻未曾發現這一切都建立在幾樣基礎物質(原料)的穩定供應上,而開採、應用它們的過程可能是加倍的汙染,與更大量地製造、排放廢棄物。
但就像蝙蝠俠說的,黎明前的夜色最黑暗,這些物質是人類完成下一次能源革命的踏腳石,一旦成功,我們確實有可能擺脫對地球更大的傷害。
作者精選了六樣物質:砂、鹽、鐵、銅、鋰與石油(天然氣),不僅追溯了它們在人類工業與經濟發展史上扮演的絕對角色,與它們在人類未來不可或缺的重要性,還實地訪查了它們的挖掘、提煉,與量產成各種商品的過程——以及這其間無人知曉與估算的碳排放、廢棄物、有毒物質使用,與它們如何能回收再利用。
你知道製作矽晶圓需要的是一塊特定大小、只來自全球幾個礦場的石英石嗎?也許你曾注意,疫情期間的疫苗荒,有一度是因為由特定砂製作的特殊玻璃瓶短缺?你想過鋰電池裡的鋰是一種液態礦,它抽取自中南美洲沉積了百萬年的鹽湖?為什麼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能左右全球經濟,可以喊增產就增產、減產就減產,甚至用破壞性的價格「懲罰」其他產油國?
從經濟議題到地緣政治,從人類社會發展簡史到綠能產業的未來,這本書都是你牽起這些重要議題、為下一個時代描摹出基礎輪廓的重要入門書。
➢【書籍資訊】《供應鏈戰爭:砂、鹽、鐵、銅、鋰、石油的戰略價值》
➢【延伸閱讀】6大元素牽動供應鏈戰爭,洞悉全球經濟資源的底層邏輯 |《供應鏈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