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為什麼原物料如此重要,甚至會引發戰爭?從經濟議題到地緣政治,從人類社會發展簡史到綠能產業的未來,這本書都是你牽起這些重要議題、為下一個時代描摹出基礎輪廓的重要入門書。
圖片來源:Unsplash
文/張立雯,天下文化編輯部主編
提到供應鏈或供應鏈斷鏈,大家最先想到的或許都是疫情期間,因為晶片不足導致的一連串供貨短缺:汽車(新車)缺貨、筆電斷供。或是名噪一時的長賜輪卡蘇伊士運河意外,導致眾多貨輪無法通行,貨出不去、錢也進不來……
新冠疫情與緊接著的烏俄戰爭,確實將許多事物打出原形,多國政府驚覺本國的重要原物料與經濟命脈,竟然都控制在其他國家手中;一場封鎖、一次塞港,就暴露出全球經貿的弱點,而眾人竟無計可施、束手無策。
不過作者開始關注供應鏈的原因,比我們想像得更奇特,而他追索的過程與結論,則又超乎想像地深遠。
作為一名英國的財經線記者,埃德.康威在某次調查中發現,我們將高山炸成深谷,只為取得不成比例的黃金時,他想知道:這個世界為了取得某些「特定物質」,背後究竟付出了什麼代價?他愈是探究,愈是驚詫地發現,當人們以為財富的流動將要完全建構在「虛」的事物上:應用軟體、虛擬貨幣、網路、各種服務……彷彿我們已經要進入一個乾淨、不再有汙染與廢棄物、危險工作場域,諸如此類的美好世代時,卻未曾發現這一切都建立在幾樣基礎物質(原料)的穩定供應上,而開採、應用它們的過程可能是加倍的汙染,與更大量地製造、排放廢棄物。
但就像蝙蝠俠說的,黎明前的夜色最黑暗,這些物質是人類完成下一次能源革命的踏腳石,一旦成功,我們確實有可能擺脫對地球更大的傷害。
作者精選了六樣物質:砂、鹽、鐵、銅、鋰與石油(天然氣),不僅追溯了它們在人類工業與經濟發展史上扮演的絕對角色,與它們在人類未來不可或缺的重要性,還實地訪查了它們的挖掘、提煉,與量產成各種商品的過程——以及這其間無人知曉與估算的碳排放、廢棄物、有毒物質使用,與它們如何能回收再利用。
你知道製作矽晶圓需要的是一塊特定大小、只來自全球幾個礦場的石英石嗎?也許你曾注意,疫情期間的疫苗荒,有一度是因為由特定砂製作的特殊玻璃瓶短缺?你想過鋰電池裡的鋰是一種液態礦,它抽取自中南美洲沉積了百萬年的鹽湖?為什麼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能左右全球經濟,可以喊增產就增產、減產就減產,甚至用破壞性的價格「懲罰」其他產油國?
從經濟議題到地緣政治,從人類社會發展簡史到綠能產業的未來,這本書都是你牽起這些重要議題、為下一個時代描摹出基礎輪廓的重要入門書。
➢【書籍資訊】《供應鏈戰爭:砂、鹽、鐵、銅、鋰、石油的戰略價值》
➢【延伸閱讀】6大元素牽動供應鏈戰爭,洞悉全球經濟資源的底層邏輯 |《供應鏈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