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在疫情期間,Airbnb 推出「彈性搜尋」服務,該服務讓使用者可以選擇彈性的日期,更輕鬆尋找週末度假地點、一星期或一個月的長假,而不需設定具體日期。彈性搜尋讓使用者重拾旅行心情,不必擔心日後的旅行限制或取消費用。 Airbnb 的案例說明現今科技的進步與消費者的期望兩相結合,讓我們能為顧客帶來全新的引導系統。
圖片來源:unsplash
2012 年,快要付不出房租的兩名室友忽然靈光乍現。當時他們住在舊金山,想到可以在房間鋪上床墊、提供早餐,再向房客收取住宿費用。
時間快轉到2020 年,兩人從當初的靈感打造出大型住宿事業,並在2020年進行最大規模的首次公開募股(IPO)。該企業在該年市值破1千億美元,超越萬豪(Marriott)、希爾頓(Hilton)和洲際酒店(Intercontinental) 三家上市的飯店連鎖品牌。
這就是 Airbnb 的故事,他們把共享住宿和短期租屋的理念推向嶄新高度。Airbnb 不但在餐旅業開創全新的商業模式,讓屋主可以透過網站和手機應用程式把自家租給房客,還理解如何解決顧客在旅途中的難題。
在 Airbnb 上,房客可以在安全又容易使用的網頁環境中找到所需的內容。一切始於刺激靈感的旅行體驗,房客可以選擇獨特的住宿空間,從簡單樸素到異國風情的風格任君挑選,無論是樹屋、洞穴、船屋、公寓、別墅和帳篷, Airbnb 上應有盡有。
此外,Airbnb 還提供「Airbnb Plus」服務,提供由備受好評的房東所管理的優質住宿。旅人甚至可以租下一個城市、村莊或國家。
Airbnb 鼓勵所有房東為房客打造獨特的體驗,因而推出「歸屬感」(You belong here)計畫,評估房東的歸屬感高低,只要帶來相應的歸屬感,就會獲得獎勵;但假如他們未能提供符合房客期望的體驗(以評論為主), Airbnb 的演算法就會讓房東的房源難以搜尋得到。
為了展現支持,3 位共同創辦人經常造訪、住在世界各地主要房東的家,這對於打造忠誠度有舉足輕重的影響。Airbnb 還舉辦各種團體活動來提供指引,房東可以分享知識、加入內建住宿標準和指南的應用程式,以及參加獨立聚會來交流資訊。
在疫情期間,Airbnb 推出「彈性搜尋」服務,該服務讓使用者可以選擇彈性的日期,更輕鬆尋找週末度假地點、一星期或一個月的長假,而不需設定具體日期。彈性搜尋讓使用者重拾旅行心情,不必擔心日後的旅行限制或取消費用。
Airbnb 的案例說明現今科技的進步與消費者的期望兩相結合,讓我們能為顧客帶來全新的引導系統。
正如我們所見,現今的顧客擁有極大的議價能力。因此,各家企業通常採取「顧客為本」的方法。然而,顧客也日益因為大量的資訊而疲於應付,包括假訊息、謠言和其他意圖誤導的資訊。周遭的資訊量太過龐大,顧客可能會摸不著頭緒。各家企業需要為顧客提供穩固的引導系統,方便他們找到自己所需的解決方案。
資訊和通訊科技的進步帶來數位民主化,全世界連結得愈來愈緊密。一方面,這帶給每個人全新的力量。另一方面,這也讓每個人淹沒在過量的資訊中,太多內容需要消化,又難以保證準確無誤。
這些客觀條件為企業拓展許多引導顧客的機會,讓顧客更了解自己的需求,從而大幅提升體驗品質、享有解決方案。 在後真相時代,全球假新聞氾濫,因此清楚、透明又真誠地引導顧客,更是不可或缺的條件。
隨著現今世界愈來愈數位化,顧客早晚會獲得全球各地企業的服務,彼此的連結也更加緊密。這就導致以下現象:
1. 顧客的消息更加靈通:每個人幾乎都能無限獲得大量資料與內容,無論是大小決定,都會先做好功課。一般來說,超過80%的消費者會在網路上做好功課再購買,藉此確認他們的選擇,例如確保產品的原創性、查看使用者體驗。消費者希望了解產品或服務的詳細資訊。
2. 更加老練的顧客:顧客消息愈來愈靈通,可能會導致自身期望與企業滿足期望的能力之間出現落差。這些老練的消費者期望更高,使得企業愈來愈難以滿足他們。超過90%的消費者希望買到的產品符合他們預先的期望。
3. 議價地位的轉變:這些老練的顧客對於產品和服務有深刻的理解,自主性變得更高,不僅懂得比價,還知道如何確定哪些產品服務的價值最大。此外,顧客甚至可以要求客製化,讓他們能充分利用每塊錢的花費。
自從2010年代初期以來,顧客的地位愈來愈強大, 因而使企業面臨了好幾項難題:
1. 更難滿足顧客:針對某些產品類別,顧客更看重產品功能而非品牌。有時,顧客則會選擇自己最有共鳴的品牌。但顧客一旦被品牌忽視,往往會立即換別家。
2. 更難擁有忠誠顧客:消費者的思維不斷變動、理解速度快又隨著最新風向迅速變化,到頭來世界各地都出現消費者缺乏品牌忠誠度的現象。因此,全球僅有約8%的消費者忠於自己購買的品牌。行銷人員投入大量心力和金錢討好顧客,但有時顧客卻毫不在意,因為大多數人都是憑直覺做出購買決策。因此,企業需要發展「累積優勢」。
3. 更難獲得正面宣傳。在網路未盛行的時代,我們通常透過顧客留存率和回購率來衡量顧客忠誠度。現今,我們要把在網路世界中支持品牌的意願當作忠誠度的一環。然而,幫忙宣傳品牌這件事,帶給顧客的風險大於僅僅回購產品或服務,因為向人推薦品牌的顧客面臨的是「社群風險」;假如別人按照推薦購買後覺得失望,那推薦人可能就會受到責難。這項風險導致顧客在表達個人支持前會更加謹慎。
面對這類新型顧客,企業的顧客管理制度就得進行徹底的改革,以求在競爭中生存下來,同時保持競爭力。為此,未來更多的企業會成為網路企業,跨足各式各樣的通路和裝置。他們會在技術堆疊(tech stack)中使用大量工具,必須即時看到顧客的最新資料。顧客資料會成為寶貴的資產,因此企業別無選擇,只能進行數位轉型,進而建構顧客資料平台(CDP)。在下一階段,CDP 將會決定企業提供最佳顧客體驗的能力。
2023/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