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在新藥開發上,專利布局是相當重要且複雜的一環,賽昂生醫身為北醫大的衍生新創公司,好在有北醫大的協助,才能在初期就完備了專利布局。大自專利布局,小到會議紀錄,創業過程中,有不勝枚舉的細節需要學習。
研發不用病毒基因改造的武裝型T細胞,莊國祥團隊為癌症治療帶來新的曙光,在專家的幫助之下,賽昂生醫即將跨過新藥開發的死亡之谷。
T細胞是淋巴細胞的一種,在人體遭受病毒或外來入侵物攻擊時,就會執行抵禦和作戰任務。賽昂生醫獨創的雙功能抗體武裝T細胞(Armed-T)技術平台,為癌症治療帶來了新的曙光,可應用於多種腫瘤治療;目前將進入臨床一期試驗的產品CTA-02,甚至能攻克現今無藥可醫的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即「表皮生長因子受體」,若其異常活化或突變,可能導致腫瘤形成或生長)下游突變大腸直腸癌,有望挑戰當前腫瘤免疫治療最熱門的CAR-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療法的地位。「我們發現這個技術真的可以救人,希望能進入臨床拯救癌症病患,」臺北醫學大學生醫所教授莊國祥指出。只因為這樣一個共同純粹的夢想及初衷,莊國祥帶領著陳易柔、陳挺宇、吳彤芸、王昌弘、陳哲毅這群博士,在北醫大支持下成立了賽昂生醫,一起投入創業。從構思、設計、研究一路推進到人體試驗階段,賽昂生醫執行長莊國祥回首這10年,「我們終於快要跨過新藥開發的死亡之谷了,這是很艱苦的一段路。」
從研究一路推進到人體試驗階段,賽昂生醫終於快要跨過新藥開發的死亡之谷。
讓T細胞穿上專屬裝甲,對抗腫瘤
由於莊國祥的碩博士都在高雄醫學大學攻讀,師承抗體大師級教授鄭添祿,自身研究抗體的豐富經驗,讓他聯想到:也許可以從雙功能抗體切入。團隊從這個角度著手,成功開發雙功能抗體培育腫瘤專一性T細胞技術平台,為日後成立賽昂生醫拉開序幕。「CAR-T是基因改造過的T細胞,就像《X戰警》電影中的金鋼狼,會從身體(T細胞內)長出武器(CAR)來辨認並攻擊腫瘤;Armed-T則是細胞穿上一套專屬抗癌裝甲(即雙功能抗體),讓T細胞直接穿上裝甲,同樣能有效辨識並攻擊腫瘤,」莊國祥解釋。「雙功能抗體等於有兩隻手,我們讓一隻手去抓要攻擊的腫瘤目標,另外一隻手則去抓住T細胞,」莊國祥團隊的做法,是從病人體內分離出白血球,把獨特設計的雙功能抗體跟白血球在體外培養10天之後,T細胞就能放大百倍數量,並全部武裝上雙功能抗體,再施打回到患者體內鎖定攻擊惡性腫瘤。
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的解方
莊國祥更進一步分析:相較於CAR-T藉由病毒改造T細胞,必須在高規格的P2+級負壓GTP實驗室方可製備,且要花上近30天時間的製造與品管流程,由於步驟繁瑣、場域設備昂貴,大幅拉高CAR-T的產品價格,多數病人無力負擔。莊國祥帶領團隊,從2013年開始著手研究,直到2017、2018年間,終於開發出CTA-01至04等多種Armed-T細胞,並且在不同癌症腫瘤的小鼠實驗中,陸續看到突破性的治療成效。「從細胞實驗的縮時攝影記錄影片可以看到,只要8個鐘頭,Armed-T細胞就能快速標靶並殺光了所有癌細胞,這是讓我們非常振奮的一刻!」莊國祥雀躍的分享。在B細胞血癌治療研究,仰賴傳統T細胞治療的實驗老鼠,血癌細胞仍侵蝕到骨頭,很快就造成後肢癱瘓,並在15天後死亡,而由CTA-01 Armed-T細胞治療的老鼠卻能長期保持健康。在乳癌治療研究,乳腺癌腫瘤老鼠在50天左右,乳癌細胞便會擴散至全身臟器,長滿惡性腫瘤;而CTA-04 Armed-T細胞治療的乳腺癌老鼠,身上並沒有明顯的腫瘤轉移現象。「我們很欣喜,認為這個產品真的有機會救人!」研究成果讓團隊懷抱了無比的希望。然而,團隊大為振奮的實驗結果,卻沒有得到國際藥廠同等熱切的回應。
團隊成員都是學術背景,做研究很在行,產業經驗值卻是零。莊國祥(左)形容,對只有研究背景的人來說,投入創業,就像是把淡水魚丟進海水裡。
當理想遇上現實,熱情被潑了冷水
「開發藥物需要很大筆的資金,由於當時的團隊成員都是學術背景,還沒有能力把這項技術推上臨床,所以才會希望透過國際藥廠技轉或是合作,」團隊成員陳挺宇談到,「但在過程中卻產生矛盾,沒有錢就無法往下一步前進,但沒有下一步成果,投資者又不願意投資錢。」如此一來,陷入了「雞生蛋、蛋生雞」的困境。團隊沒有足夠資源可以進入人體試驗,才希望由藥廠挹注接手,然而藥廠又希望看到人體試驗數據才願意接手,成為一道無解的難題。「這項技術真的可以救人!」抱持這樣的信念,團隊仍不放棄,想盡辦法要推上臨床。「都是學術背景的我們,研究雖然很在行,但對於如何把新藥推上臨床這一段路,對產業的經驗值是零,」莊國祥苦笑著形容,「投入創業,對我們科學研究背景的人來說,就像是把淡水魚丟進海水裡。」
參與新創計劃,業師補足關鍵助力
陳桂恒、湯竣鈞、謝志鴻3位專家的出現,帶來了新的契機。由於團隊參與教育部的RSC創新創業計劃,遇到了3位業師:陳桂恒曾任美國FDA高階主管;湯竣鈞是新藥方面專家,也是相關投資的高階經理人;謝志鴻是幫助過多家新創公司在美國或臺灣上市櫃的天使投資人,在公司股權架構設計或是商業談判上,都是沙場老將。
有了業師的加入,完備了陣容,補齊莊國祥等人對產業經驗較不足的缺口,成為團隊能持續把這一項技術推向臨床的關鍵助力。「陳桂恒老師、湯竣鈞老師都是推動新藥進入臨床、甚至上市的行家,能具體教我們如何把產品做好,做正確,才能上臨床,」莊國祥說,「一剛開始募資,都是謝志鴻博士親自帶著我們到處找投資人,只要有合適的人脈,他都會介紹,包括後期商業談判過程裡,在你來我往中必須要守住哪些部分,也會幫忙審查合約,注意是不是有陷阱,提醒我們要注意什麼內容。」莊國祥強調,「有業師們的幫助,才讓我們有信心成立公司,開始做下去,」於是,2020年賽昂生醫正式成立。實際創業以後,莊國祥日夜煩惱的都是錢。「我專長是學術研究,商業這一塊仍是素人,」對商業經驗有限的莊國祥來說,募資是全新且嚴峻的挑戰,隨著公司股價不斷拉高,每次要找下一輪的投資,難度又會比前一輪更高……
在新藥開發上,專利布局是相當重要且複雜的一環,賽昂生醫身為北醫大的衍生新創公司,好在有北醫大的協助,才能在初期就完備了專利布局。大自專利布局,小到會議紀錄,創業過程中,有不勝枚舉的細節需要學習。「陳桂恒老師甚至教我們怎麼寫正式的會議紀錄,這些細節,如果沒有人帶著我們,是怎麼樣也想不到的,」陳挺宇表示,「公司營運有很多需要學習,愈早學愈好,這些累積也會讓投資人看見我們在經營上的進步,對我們未來繼續取得下一輪投資,很有幫助。」不同於科學領域天馬行空,很多想法都裝在研究者自己腦袋裡,研究過程往往只有實驗筆記,但業師陳桂恒在賽昂成立公司之初,就叮囑他們必須及早建立文件系統。「陳老師教我們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必須把所有的想法、資料,全部文件化,把研究成果轉換成正式公司文件,」陳易柔談到,未來申請臨床試驗時,送FDA審查需要鉅細靡遺的資料,把所有資料文件化,都是為了以後必要的準備….
創業關鍵突破:
1. 克服傳統以病毒進行T細胞基因改造的缺點,獨創雙功能抗體,培育出武裝T細胞,是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的腫瘤解方。
2. 三位業師加入,指導新藥開發、募資,以及專利布局。
3. 訂下三年里程碑,用實際成果展現,消除投資方的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