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我要走一條大家都走的路嗎?每個人在面臨未來的選擇時,內心一定浮現過這樣的念頭:要依循自己的夢想,還是外界的期望而行?困惑的你,將在這本書裡找到答案。
臺北醫學大學有十二位校友,在年輕時就立志到需要他們的地方,也許是偏鄉的衛生所、缺乏醫療資源的小鎮、影響深遠的教育志業、感動無數人的音樂創作、甚或是與土地相依的農夫,他們在堅持理想的路途中,寫下了精采人生那一頁。
本書除了分享他們的故事,也希望勉勵年輕人,不要為身處環境與外界想法所侷限,自己的人生腳本自己寫。你選擇的道路或許不是那麼平坦,卻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正如美國詩人佛洛斯特的詩句:「我選擇人跡較少的一條路,自此面對截然不同的人生。」
序 Just Do It,開創一片天/臺北醫學大學校長 閻雲
Action 1.不往前衝,怎麼改變世界?
用創作關心社會的歌手:蕭賀碩
Action 2.到需要你的地方去
奉獻偏鄉三十年的醫師:楊三
Action 3.挑戰不可能的任務
顯微鏡版CSI病毒神探:謝文儒
Action 4.用100%熱情面對世界
灑下希望種子的醫師:蘇長妹
Action 5.靈活運用跨領域知識
科學與佛學的交會傳奇:釋惠敏
Action 6.盡全力,相信自己做得到
連日本人也敬佩的牙醫:廣內世英
Action 7.珍惜每個把事情做好的機會
獨創膝關節手術的骨科奇才:王志堅
Action 8.貼近他人的心
守護原住民健康的衛生所主任:莫那.瓦旦
Action 9.就算被嘲笑,也要堅持到底
用藥學種文旦的果農:盧茂
Action 10.打造世界級特色
不一樣的Hello Kitty醫師:蔡宗冀
Action 11.找到屬於你的位置
不像醫師的醫師:蘇俊仁
Action 12.永遠活在青春期
為人生出征的一群老男孩:臺北醫學大學校友橄欖球隊
臺北醫學大學校長 閻雲
二○一一年夏天,有緣受到徵召,自美返回臺北醫學大學服務,回饋母校。忙碌工作之餘,經常沈思大學教育的最終目的與核心價值為何,這是很嚴肅的課題,也是每位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須省思的社會責任。
看到這本《走,不一樣的路》出版問世,我深感欣慰,因為從這本書的十二位臺北醫學大學校友身上,找到了答案。大學教育的功能,除了要培養學生專業知識,擁有一技之長外,鼓勵年輕人勇於嘗試,獨立思考及決斷力,也是大學教育重要的一環。
《走,不一樣的路》書中,收集臺北醫學大學十二位校友人生走過的路,每一位主角都誠懇地敘述他或她的生命故事,娓娓道出自己的曲折心路歷程,引人入勝。
我們認為,一所大學,學生是血肉,師長是骨骼,而校友就是她的靈魂和精神。校友的表現,直接展現出一所大學教育的成敗。
臺北醫學大學今年創校剛好五十五週年,在不知不覺中,北醫大已培養三萬七千多位校友踏出校園,進入社會奉獻心力。透過這本書的內容,讓我們看到這十二位校友精彩的人生故事,遇到生命轉折處,他們從容淡定放手去做,終於走出一條自己的路,開創個人的一片天。
摘自《走,不一樣的路:臺北醫學大學校友的精采人生故事》序
成功大學化學系畢業,二十五年記者生涯中,曾擔任中華民國醫藥衛生記者聯誼會會長,獲得兩屆曾虛白新聞獎、兩屆新聞金鼎獎及三屆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
長期從事醫藥及科技科普寫作,著有《熱血奔騰Building for Health:航向健康的舵手》、《愛從赤道零度開始:臺北醫學大學醫者烙印非洲之旅》、《他們都愛健康》、《白袍下的熱血:臺北醫學大學在非洲行醫的故事》等十餘本書。
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畢,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曾擔任《聯合報》記者,主跑科技線,同時也關注勞工相關議題,於記者生涯中獲吳舜文新聞即時報導獎。勇於冒險、富好奇心,喜歡接觸人群。著有《愛在偏鄉蔓延:臺北醫學大學學生志工社團服務行腳》。
2015/05/21
BMP002A
天下文化
平裝
17×23cm
彩色
9789863207276
240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