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多元入學制度,重推甄輕指考。北醫校長閻雲說,多元是對但題材不對,準備推甄的華而不實資料讓階級化更嚴重,有能力但不善表達的學生則失去機會,憂這樣現象影響社會流動機制。
多元入學制度,重推甄輕指考。北醫校長閻雲說,多元是對但題材不對,準備推甄的華而不實資料讓階級化更嚴重,有能力但不善表達的學生則失去機會,憂這樣現象影響社會流動機制。
日前台灣大學校長楊泮池談論醫學教育的挑戰,引起醫界與學界共嗚。楊泮池非醫師世家,通過聯考進入台大醫學院,畢業後擔任醫師,自嘲若以今日多元入學管道,走推甄的路「一定會考不上」,不僅是自己,包括現在許多擔任要職的主管可能也都考不上。
楊泮池說,教育可讓社會階層流動,讓社會穩定及和諧,多元入學制度是好的,但缺留給弱勢或不善言語表達者一個機會。
台北醫學大學校長閻雲3年前從美國回到台灣任職,將自由學風帶到校園,隨教育制度變革,從聯考到多元入學,包括繁星計畫、推甄、大學指考等。閻雲說,繁星計畫提供偏遠地區學生一個機會,從最近統計看到偏鄉離島學生珍惜學習資源,在校表現更優於一般生。
「相較推甄,階級化的區別感受更深」,閻雲提到許多學生資料過度華麗,華而不實資料都足以到美國華爾街應徵不錯工作,學生更多才多藝,會拉小提琴、二胡,連少見的土耳其三弦琴都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