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我希望把新加坡建造成馬來西亞的紐約的夢已經粉碎。現在我們只有分道揚鑣!—東姑阿都拉曼
新馬分家的那一天,開國總理李光耀哭泣不止一次。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首相東姑阿都拉曼感言說:「我希望把新加坡建造成馬來西亞的紐約的夢已經粉碎。現在我們只有分道揚鑣!」
一場慘敗的選舉
大馬成立後,李光耀非常努力試圖使人民行動黨被接受為馬來西亞中央政府的一部分,以取代馬華公會的地位。一九六四年,李光耀湊合了九名候選人參加大馬成立後第一屆半島國會選舉,結果慘敗。李光耀失敗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半島的華人選民性格保守,滿意現狀。他們只是久慕李光耀大名。
大受震驚的李光耀清楚人民行動黨在半島難有政治前途。這樣的選舉結果,使他有必要改變政治策略。於是他展開一項反聯盟政府的宣傳運動,指責中央政府歧視新加坡及非馬來公民,把他們視為二等公民。
李光耀的口號是「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這個口號暗示來自新加坡、砂勞越、沙巴的公民在法律上未能享有有如馬來半島人民所獲得的待遇。
二次大戰太平洋戰爭進入尾聲,日本露敗戰預兆,緬甸獨立運動領袖翁山將軍(翁山蘇姬的父親)曾向國人喊出「緬甸是緬甸人的」口號。緬甸全國人民登高一呼水到渠成。而「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口號是用在對國內自己人身上,在當時的政治氣候中這種戰略等於製造民族紛爭,是「政治自殺」,與戰時緬甸的翁山將軍呼喚人民團結一致對外抗日及反英殖截然不同。
李光耀對中央政府的訴求,導致馬來人和華裔大馬人和其他族群間衍生衝突及緊張氣氛。使情況變得更糟的是,他在一九六五年五月(馬新分裂前三個月)在新加坡召開一項包括所有馬來西亞反對黨在內(除伊斯蘭黨之外)的大會,成立了「馬來西亞人民團結總機構」。在巫統聯盟政府看來這是對中央的公開挑戰,使原已微妙的關係加速惡化到爆炸點。
另一方面,馬來西亞國內以華裔為主的反對黨大聯合,使半島的馬來人感到憂心,害怕。他們認為,馬來人在馬來西亞所擁有的也只是政治權力,經濟實力還是操在華裔及外國人手上。他們要求給馬來人保留特權並不過分。
有些馬來政治人物,包括後來出任首相二十多年的馬哈迪醫生、巫統秘書長賽查化等人均要中央政府逮捕李光耀及接管新加坡邦政府。
獨立的這一天
東姑和他的溫和派同僚不同意採取激烈的行動,他們清楚倘若逮捕李光耀,後果必定導致全國沒完沒了的種族流血事件。聯盟政府因此決定把新加坡「驅逐」出馬來西亞。這是一九六五年八月九日的事,新加坡共和國在這一天誕生。距離李光耀喊出「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的口號僅僅三、四個月,新馬合併的日子不過七百多天。
新馬突然分家,從建立構想、醞釀合併過程,各方花盡莫大的心血和犧牲。關禁了一大群的反合併顛覆份子,人民經過全民投票贊同合併的法律程序,不過是兩年,一個晴天霹靂,呵,一紙協議書就分家了!如今,事隔半個世紀,想起此事,真感歎新馬兩地長遠關係,還真是「長痛不如短痛」!
摘自《超越島國思維》
數位編輯整理:陳宣妙,邱千瑜
Photo:Nicolas Lannuzel,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