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一旦人類懂得和機器合作,而不是與機器對抗,就能重振人類的價值。
世界棋王卡斯帕洛夫在1997年敗給IBM深藍電腦之後,人類與電腦對弈似乎就光芒不再,未來的競賽會愈來愈呈現一面倒的局面。
曾有人問荷蘭西洋棋大師多納爾(Jan Hein Donner),和電腦對弈之前,他會做什麼準備,他回答:「我會帶一把鐵槌。」
人類與電腦不會以同一種方式,處理相同的工作,但只要競賽規則容許人類棋手和機器合作,那麼在西洋棋比賽中,人類仍然有很大的發揮空間。一旦人類懂得和機器合作,而不是與機器對抗,就能重振人類的價值。
電腦辦不到的事
我們從來不曾看過真正具有創造力的機器,或具有創業精神的機器,或懂得創新的機器。我們看過能以英文創作一行行韻文的軟體,但是沒見過真正懂得寫詩的電腦。懂得寫文章的電腦程式是驚人的成就,但迄今尚未有任何電腦程式曉得自己接下來要創作什麼主題。
今天的電腦已經有能力利用既有元素(例如單字),產生各種新的組合。不過從任何角度來看,這都不算重組式創新。這就好比有個房間裡,許多猴子在那兒恣意敲擊打字機鍵盤,但牠們即使敲打一百萬年,也無法產生莎士比亞的劇作。今天電腦的情形就有如這個故事的數位版。
今天面對機器的威脅時,人類的比較優勢就在於各式各樣的構思能力。科學家提出新的假設,新聞記者敏銳嗅出值得報導的好題材,廚師在菜單中加入新的菜色,生產線上的工程師 找出機器故障的原因,賈伯斯和蘋果公司的同事弄清楚消費者 真正需要的是哪一種平板電腦。在上述許多活動中,電腦都發揮支援或加速的功能,但卻非主導者。
電腦不是毫無用處,只不過電腦只是產生解答的機器,無法提出有趣的新問題。唯獨人類有能力提出有趣的新問題。我們常會把構思力、創造力、創新力形容為「跳脫框架的思維」,這個特點正是人類之所以勝過數位勞工的一大長遠優勢。
數位編輯整理:周宜芳,邱千瑜
Photo:Wendy Cope,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