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在《捨得自己》一書中,吳若權分享自己數年來在日常生活中實踐《金剛經》的心得,並佐以自身經歷,搭配經文中的金句,編織出佛陀智慧的錦緞,與讀者一起在靈性與智慧上有所成長。
小時候讀《論語》,看到孔子說「四十而不惑」,總是很期待自己長到 40 歲就能真的看明白這世間的一切。當四十歲那天到來時,才發現,孔子要麼是詐騙集團,要麼天賦異稟,君不見,這世上滿坑滿谷的人年過四十還是有那麼多疑惑,有幾個人能達到孔子的境界?
所以我們才需要《金剛經》。或者說,我們需要跟隨吳若權的腳步,走入《金剛經》的世界。就像人類學家進入異文化,總要找到關鍵報導人,幫助他對這個文化抽絲剝繭,了解其核心。吳若權就是我們進入《金剛經》這個世界的關鍵報導人,他能帶領我們在經典的探索中明心見性,學習如何看待人生不同階段的問題,進而解答自身疑惑。
在《捨得自己》一書中,吳若權分享自己數年來在日常生活中實踐《金剛經》的心得,並佐以自身經歷,搭配經文中的金句,編織出佛陀智慧的錦緞,與讀者一起在靈性與智慧上有所成長。
然而不只《金剛經》是智慧的菁華,吳若權的分享也處處見金句,是他從多年來習得的人生智慧提鍊而出的精粹。從《捨得的練習》居然能從《捨得自己》中摘錄出 147 則金句,與讀者在抄經時共勉,就知道《捨得自己》的含金量有多高了。這147則金句可是完全不重複,而且編輯只是在看《捨得自己》的過程中畫重點就能畫出這麼多金句。
《捨得的練習》是吳若權特地為讀者設計的抄經書,全書共七回自我修行練習,第一回提供描紅經文,後六回也特地在空格裡為大家先標好了句讀,還貼心地拆分章節,讓讀者可視狀況分段練習,並記下日期。在裝幀上,我們採用裸背精裝,可180度完全攤平,內文則使用了易於書寫的日本上質道林紙,一切都是為了更方便讀者抄寫經文。
「抄經是跨越宗教的自我修行。除了成全個人的心願,也能祝福這個世界。」這一生,你至少要抄過一次金剛經,才能體會如何在一筆一畫間耕耘自己的福田,進而與內在捨得放下的自己相遇。
從讀經、解經到抄經,《吳若權金剛經讀寫組合》可以讓我們在讀與寫的過程裡,逐漸明白人生的疑惑從何而來,該如何放下。從此,「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還自己的靈魂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