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一條道路,改變一個生態!《與路共生》讓我們認識新興的道路生態學,透過作者妙筆下種種精采的案例,理解道路對地球的影響,以及世界各地科學家與志工如何努力拆解道路纏繞所帶來的難題。
慢一點,你會看到飛舞的蝴蝶
陳雅茜,天下文化副總編輯
又一隻石虎死了!又一群青蛙躺在路中央!翩翩飛舞的蝴蝶成了擋風玻璃上的一抹泥漿!但死亡的不只是動物,還有土石落下時人類的未來。而這些謀殺背後共同的原因,竟是現代生活中那麼理所當然的存在:道路!
在我們不知不覺之中,全球道路正在上演殘酷的謀殺劇,透過《與路共生》這本書,我們首次驚覺道路對地球生態的衝擊,並轉移視角,以動物的雙眼看待世界。這才發現地球上長達6400萬公里的道路,不僅是可圍繞地球赤道1600圈那樣尺度驚人的建設,更把地球切碎,讓來不及穿越的動物死亡,讓不敢跨足的動物無法前往有食物的地方,無法尋獲伴侶繁殖下一代。尤有甚者,魚類無法洄游,人類失去食物;高速公路強壓社區,成為階級主義的手段;而隨著道路建設及極端氣候愈加密集,大地變得鬆軟,這把由人類舉向動物的刀,何時會反轉朝向人類?
一條道路,改變一個生態!《與路共生》讓我們認識新興的道路生態學,透過作者妙筆下種種精采的案例,理解道路對地球的影響,以及世界各地科學家與志工如何努力拆解道路纏繞所帶來的難題。陸橋、動物穿越地下道、涵洞、道路拆除計畫、道路建設前的參與、野生動物照護的光輝……等等。
台灣是道路密集的社會,喜歡開發勝過保育。當一條又一條道路跨過樹林、山岳,讓車輛從石頭會唱歌的海邊、從綠色里山呼嘯而過,大多數人想到的都是便利。快,還要更快!但要往哪裡去呢?會不會造成什麼無法彌補的影響?要不要考慮和人類一樣也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的動物?以及存在年歲比人類更古老的森林?
人與自然的關係在《與路共生》這本書中生動呈現,讓我們重新反思開發與保育之間的平衡,也讓我們想起地球並不屬於人類,居住在這個星球上的,還有無數野生動物。就像作者所引述的,野生動物既不是人類的同胞,也不是人類的下屬,而是「其他國度的居民,和人類一起困在生命和時間的羅網中。」
透過道路生態學這門新學問,我們將真正看見道路,學會慢下腳步、慢下車速。慢一點,你將看到飛舞的蝴蝶,或跳躍的青蛙、或奔跑的石虎……祝福人類有足夠的智慧,讓地球從道路羅織的網中逃離,真正取得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