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達爾文陷阱》揭示演化壓力如何化身為現代「惡魔」,驅使人類無止境追逐資源、權力與科技,即使代價是環境崩壞與社會撕裂。作者主張唯有重新設計制度,讓自利行為轉化為合作與永續,我們才可能跨越陷阱,迎向未來。
演化對人類設下了陷阱,我們有跨越陷阱的能力嗎?
《達爾文陷阱》是由永續會計軟體公司Normative創辦人、同時具有哲學、AI與數學背景的羅恩(Kristian Rönn)所撰寫的一本深具洞見的著作。羅恩在書中提出了「達爾文式惡魔」這一驚悚卻精準的比喻,用來描述那些源自天擇、卻對人類命運不利的演化壓力。在動物世界,這些壓力可能促進競爭與生存,但是在現代社會,它們卻轉化成扭曲的激勵機制,驅使我們無止境的追求資源、權力與智能,即使代價是環境崩壞、社會撕裂,甚至物種滅亡。
書中以生動的案例揭示這些「惡魔」如何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從影音媒體的演算法催生大量低品質的不當內容,造成兒童心理創傷;到企業績效制度無意間鼓勵投機取巧,而非真正的創新;再到國際間的核武與 AI 軍備競賽,逐漸把世界推向危險邊緣。這些現象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當個人或組織全力爭取局部勝利時,集體卻在邁向失敗。這就是達爾文陷阱:演化機制本來塑造了生存之道,如今卻可能成為我們衰亡的推手。
羅恩並不認為,制裁那些自私自利的害群之馬,就可解決問題,而是主張我們必須重新設計體制與環境,讓體系本身鼓勵對長遠有益的選擇。羅恩稱這樣的新動力為「達爾文式天使」,這是一種新的選擇壓力,能夠把互惠合作、名聲信譽、國際組織與科技發展,導向契合人類真正價值的方向。這裡的關鍵不在於消滅「惡魔」,而是設計出更強大的「天使」來壓過它。換言之,問題從來不是人性有多麼自私墮落,而是我們該如何設計制度,讓追求個人利益的行為,變成增進全體福祉的結果。
書中提出的構想與做法既宏觀又具體:如何讓名聲與信譽成為比短期獲利更強大的激勵?如何讓企業的成功指標從追求利潤轉向永續價值?如何透過國際合作,建立對新科技的規範?更重要的是,羅恩強調每個人都能從自身位置出發,無論是企業領導者、政策制定者,或是任何身分的人,都能夠「做對的事情」,而不只是「把事情做對」。
《達爾文陷阱》既是一記嚴峻的警鐘,也是一股希望的召喚。它邀請我們共同參與一場「大自救」行動,將掌握演化方向的權柄從惡魔手中移交到天使手上,把人類自掘墳墓的危機轉變為守護未來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