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我們的世界正面臨一場隱形卻致命的危機──資源軍備競賽。從礦業小鎮的崩壞,到海洋過度捕撈,再到化石燃料與森林砍伐,《達爾文陷阱》揭示了這些現象背後的共同邏輯:當效率與獲利成為唯一目標,人類反而加速了資源的枯竭與環境的崩壞。這場競賽看似追求生存,卻正把我們推向生態與文明的臨界點。
二十世紀上半葉,奧克拉荷馬東北部埋藏的鉛礦和鋅礦,對於全球安全和美國的繁榮至關重要。皮徹鎮周圍開礦的設施如雨後春筍般建立,目的就是為了盡可能快速有效的挖出礦藏,用以製造各種產品。在這段時間中,世界好好運用了來自皮徹鎮的資源,只不過開礦注定了這座小鎮的滅亡。
我們不能全然責怪那些在皮徹鎮的礦業公司,用埋藏在當地地下的礦藏牟利。地球上的生命就是以某些方式使用了棲地,才能夠持續存在。生物代謝能量與物質,好讓自己活著,人類伐木採石以建造房舍和其他設施,工廠把原材料加工成供人使用的商品。以這種方式取得與使用資源,本質上並沒有錯。
在達爾文式選擇壓力介入時,情況才變得危險飄搖。具體來說,達爾文式選擇壓力就是提高資源取用效率的驅動力。比起在地上丟石頭砸下果實的人,學會爬上樹摘取高枝上果實的人,活下來的機會絕對較大。比起只用尖嘴鋤挖礦的工人,利用炸藥開採礦物的礦業公司,產能會更高,獲利也更豐厚。人類一開始使用的燃料是牛馬的糞便,接下來使用的是木材、煤炭,之後是石油,每次轉變都使得燃燒燃料的效能提高。
這種提高效率的選擇壓力,正是推動了人們拚命累積資源的達爾文式驅力。這種驅力就帶來了「資源軍備競賽」。資源的形式可能是礦產、營養成分,也可能是錢財、安全或是土地。個體與實體如果愈來愈擅長與使用這些資源,便有望增加自己的生存機會,只不過這可能會壓低其他個體的生存機會。
資源軍備競賽對於特定環境的影響,並不是那種貪吃造成的問題——也就是在餐桌上有人像豬一樣貪吃,而使得其他人沒得吃。其實相反,這種提高效率的趨勢會助長過度開採資源的模式,這種模式如果不受控制,會使得周遭環境失去穩定。
參與競爭性資源軍備競賽的人,一開始很少想要造成破壞,他們對於環境帶來的傷害往往來自於方法的副產物,而非目的。舉例來說,最先燃燒石油的人當然不瞭解這個過程釋放出來的氣體,將來會對環境造成天大的傷害。同樣的,皮徹鎮的礦業主管當然知道挖礦本身不是什麼健康的工作,但他們可能不認為小鎮周圍的礦渣堆最後會毀了這座小鎮。
軍備競賽的邪惡之處
軍備競賽的邪惡之處在於:當其中的參與者終於瞭解到這種競賽造成了大規模傷害,卻覺得退出比賽、選擇不同的方式,是困難到幾乎不可能的選項。
假想你在紐芬蘭大淺灘從事鱈魚撈捕事業,你和競爭者一樣選擇在這片共享的水域過漁,好增加自己公司短期的存活機率。縱使你知道這種做法最後會毀了這片水域,並且讓補鱈魚業邁向終結,但是短時間內,你有什麼實際的解決方法嗎?你可以堅守原則,在競爭者持續過度捕撈的情況下,依然遵守漁獲配額,之後你就會最早被踢出這一行,這片水域中的鱈魚最後還是會被抓光。所以你拖著沉重的腳步,頭也不回的邁向資源軍備競賽的終點,而你知道在那兒的只有悲劇結局。
伯斯壯那個裝滿白球、灰球和黑球的甕的比喻,能夠幫助我們瞭解資源相關災難的規模為何持續擴大。在這裡,球的深淺差異代表了取得和使用資源的效率。球的顏色愈深,背叛(以非永續的方式取得資源)的結果就愈嚴重。
舉例來說,用尖嘴鋤挖礦是影響比較低的資源取得方式,便可用白球來代表。個別礦工可能會因為這項工作而生病,但是這些工作並不可能直接傷害他人。高壓研磨程序當然能更有效率的把金屬從礦石中取出,但是副產物造成的後果也更嚴重:成噸的有毒礦渣會滲入地下水,也會隨風飄散。
來看看比較現代的例子。化石燃料讓現代生活中的基礎設施得以運轉,但是燃燒這些化石燃料也會釋放二氧化碳到空氣中,二氧化碳會捕捉熱,使得全球溫度上升。同樣的,改良砍伐森林的技術,原本是石斧,後來有了伐木機,使得西元1900年以後,全世界有10%的森林遭到砍伐。猖獗的森林砍伐已經為全世界帶來嚴重的後果:土壤流失增加,讓土地貧瘠而不適合農業,林地流失拉低了生物多樣性,能夠把二氧化碳轉變為氧氣的樹木減少了,加快了全球暖化的腳步。
正如我之前提到大淺灘時所指出的,資源軍備競賽是公有地悲劇的典型例子。個別參與者可以免費從公共資源庫拿走資源,沒有哪一個參與者會說自己對公共資源庫持續負責任。當人類取得和使用資源的效率愈來愈高,這些影響對於公共資源造成的傷害也愈來愈大。
為了讓獲利提到最高,今日許多現代化公司把資源軍備競賽提升到了新的層級。這些公司通常具有法律義務,要讓股東價值最大化,這種要求能讓積極的資源利用,感覺上像是一種道義責任。瘋狂專注於利潤,所帶來的後果是對生物群落造成災難,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人類持續影響氣候變遷。
我們的世界原本有很強的恢復能力,但是這種能力也是生態平衡時發揮出
來的功能之一。這種地球和地球居民之間私底下達成的默契是:我們必須以永續的方式利用資源。可是在今日,我們不但以非永續的方式消耗資源,而且利用資源的方式還會對地球造成嚴重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