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本文轉自台大經濟系教授馮勃翰,《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是一本極具洞察力的國際金融戰略書。肯尼斯.羅格夫結合其 IMF、哈佛與棋手背景,從美元地位、美中貨幣競爭到加密貨幣的未來,提出精準分析與預測。
這是我讀過最犀利、最精采的一本貨幣銀行主題的書。在美中博弈和美債風暴威脅之下,是所有關注國際經濟情勢者的必讀!
作者肯尼斯.羅格夫 (Kenneth Rogoff) 何許人也?他是 MIT 經濟學博士、哈佛大學經濟系教授,曾任 IM F首席經濟學家,也曾經是一名......高中輟學生。
對,你沒看錯,他高中輟學——為了下西洋棋。羅格夫在 1977 年時,曾名列全球百大西洋棋手。只不過,他很快就意識到自己雖然很強,但還不夠強,與世界最頂尖棋手存在差距。不僅如此,長期的比賽生活也讓他感到孤獨、缺乏方向。
羅格夫後來回憶:「我發現自己對策略、模式和系統的高度興趣,讓我更適合做學術研究,而不是下棋。」
於是,西洋棋界就這麼少了一位少年天才,但貨幣銀行的學界卻多了一位戰略專家。
縱貫《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一整本書,羅格夫都是用戰略思維來看待「美元」這個貨幣王者,以及「全球貨幣市場」這個巨大棋盤。
全書從引言開始,先解釋美元如何登上王位、曾面臨哪些挑戰,緊接著立刻介紹來勢洶洶的挑戰者——中國。
羅格夫描述他如何在 2002 年見過朱鎔基之後,就預見了人民幣與美元脫鉤的未來。但更讓我驚豔的是,羅格夫從當年人民幣盯緊美元的匯率談起,搭配中國地方官員的升遷制度,完美解釋中國過去三十年房地產飆漲的制度面誘因!
羅格夫也用同樣的思維模式看待加密貨幣,只不過,這一次他曾發生誤判,一開始把加密貨幣當成小兵看待。後來才發現在國際局勢的大棋盤上,加密貨幣盤踞著跟主教和皇后同樣重要的位置。
但羅格夫自認最大的優點之一,就是知錯能改。他很快修正錯誤,在這本書裡從衡量地下經濟的超驚人體量開始,重新檢視加密貨幣的崛起、目前不可取代的地位,以及更重要的——未來將往何處去。
雖然就分類來說,《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是一本貨幣銀行主題的書,但我認為這更是一本剖析國際政經局勢、中美兩強博弈的書。
書中的犀利,來自作者深厚的學術專業,更來自個人經歷。羅格夫多次提到,他在棋士時期學到兩件事,改變了他的一生:
第一、 要有長期策略思維——學會計算多步之後才能看到的結果。
第二、要能接受失敗——棋盤上的失誤是最好的訓練,教他如何在學術與政策爭論中保持冷靜。
他曾笑言道:「我不再靠下棋吃飯,但我的思維仍然像個棋手。」
在此之外,關於本書還有一段小插曲。我去美國留學是去到羅徹斯特大學,而羅格夫竟是在羅徹斯特出生長大。書中提到羅格夫早年的許多故事和觀察,都發生在羅徹斯特,讓我讀起來倍感親切,彷彿PhD時期的生活場景重現眼前。
強烈推薦《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給所有關注國際經濟發展及金融局勢變化的朋友,也絕對推薦給喜歡下棋的朋友。羅格夫把龐大複雜的課題寫得深入淺出,保證誰都能讀懂,而且——你會讀得津津有味!
(全文轉自馮勃翰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