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面對上司,如果你擁有「說明力」,他就是你的「貴人」,提供你施展身手的舞台。
跟老闆溝通時,不要忘記肯定、讚美老闆。
真誠的讚美可以鼓勵他人,因此改善人際關係,獲得他人的好感和信任,但是很多人不習慣讚美他人,這多少跟民族性有關。
華人是個含蓄的民族,不好意思當面讚美他人,很多人會把感激之情放在心中,不表現出來。也因為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缺乏了感謝和讚美,被讚美的人,反而會因為不知道如何回應,而手足無措。
對於多數人來說,要開口讚美別人,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了,更不要說是讚美自己的主管或老闆了。
其實,老闆也是人,跟所有人一樣,有共同的需求,老闆也需要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諒解。對老闆來說,「管理員工」是他的工作,員工有正面的回饋,他就會做得更好。
不過很少有人主動跟老闆表示,謝謝他為員工做了什麼,怕被認為是阿諛奉承,不敢真心去肯定、讚美老闆。
我身旁就有好多這樣的案例。舉個例子來說,我有一個朋友是中小企業的老闆,他特別為員工加保癌症險,希望能提供員工多一份保障,結果也沒人表示肯定或感謝,反而出現負面的聲音:「公司又沒有人得到癌症,真是多此一舉。」
後來,他就把癌症險停了,沒想到才停幾個月,就有兩個同事檢查出癌症,同仁才開始後悔為何沒有珍惜老闆的好意。
這個例子屬於員工福利,還沒有涉及到公司政策或經營管理。如果老闆提出新的做法,所受到的反應是冷漠的,沒有同仁的回饋和肯定,久而久之,他的態度也會變得消極而冷淡,對於員工或企業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
當然,難免也會有人認為,說老闆的好話,不就是巴結老闆,變成了眾人眼中的「馬屁精」嗎?
其實,讚美並不等同巴結。兩者的差別,一是真誠,二是可信度。
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係的第二條定律,就是:給予真誠的讚賞與感謝,英文的原文就是:「Give honest and sincere appreciation.」
為什麼卡內基特別強調「誠實(honest)」和「真摯(sincere)」?因為,當你只是把讚美當作討好他人的工具,既不誠實,也不真摯,聽者也心裡有數,便不會被你的讚美所感動。
真誠的讚美一定是從「心」出發,當我們讚美他人的時候,應該懷著感恩的心情,沒有任何目的,無所保留表達對他人的欣賞。
讚美不同於巴結的另一個關鍵,則在於可信度。想像一下,如果你是主管,當員工對你說出許多讚美的言辭,但是內容空洞,只是堆砌了很多形容詞,你會相信對方是真心讚美你嗎?你會因為他的話感到開心嗎?
我想,應該不會。既然如此,你也不該給予他人缺乏可信度的讚美,包括了你的老闆。
該怎麼讚美他人,才會具備可信度?首先,要懂得觀察對方的優點。
很多上班族一說到老闆,都是負面的看法,可是,你是否想過,一無可取的人,怎麼能夠成為一家企業的主管或老闆?會不會對方真的有一些難得的優點,只是你一直選擇視而不見呢?
因此,放下你負面的心態,仔細觀察老闆的行為舉止,你一定會在他身上,找到自己沒有看到的優點。
另外,好的讚美一定非常具體,最好的方式,就是根據具體的證據來讚美。
比方說,每年農曆年前的最後上班日,通常沒什麼業務,大家也無心上班,有些老闆索性放員工一天假,讓大家能夠提早返鄉過年。如果你能夠利用這個機會向老闆表達感謝:「謝謝您為員工著想,讓我們可以免於高速公路塞車之苦,而且可以有比較充裕的時間,準備過年的事情。」不但老闆聽了會很高興,你自己說起來,也會覺得很自然。
其實,讚美他人是需要練習的。如果你覺得要讚美老闆,總是難以啟齒,不妨先從身邊的家人、朋友開始練習,當你養成讚美的習慣後,就會發現給予老闆真誠的讚賞和感謝,並不是一件那麼困難的事。
摘自《掌握人際5力,職場人人是貴人!》
華人卡內基訓練之父 黑幼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