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動輒數百萬日圓、價格一點也不親民的瑞士腕錶,週週在大眾媒體上以極為平常的姿態進行宣傳總讓人感覺怪怪的……。
寶珀(BLANCPAIN)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的腕錶製造商,其中,以創業年份為名的「1735」型腕錶,集六大複雜機械構造(陀飛輪、時刻分三問功能、萬年曆、超薄自動上鏈機芯、月相盈虧功能、雙追針等)於一身,據說價值約九千萬日圓,是全球限量三十只的稀世珍品。
男性戴在身上的飾品中,除了珠寶之外,就屬腕錶最為高價。如果用每一重量單位的價值來看,腕錶的價格是房子與車子都無法比擬的。
在《日經商業週刊》或是新聞的夾頁廣告中,這種動輒數百萬日圓、價格一點也不親民的瑞士腕錶,卻週週都以極為平常的姿態進行宣傳(而且還是大眾媒體上的廣告)。
總讓人感覺怪怪的……。
沒錯,這裡出現了一個「矛盾」,就是非大眾取向的商品卻在大眾媒體上刊登廣告。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發現這種矛盾時,應該做的就是「測量」。
「真不愧是高級腕錶品牌,還真是闊氣吶~」光是在那裡感嘆也無濟於事。但如果批評「在這種地方刊登廣告一點意義也沒有啊!」則又更離題了。
一定有什麼重大的意義才對,不妨就試著用定量的方式來掌握。
腕錶市場的主角是誰?
目前,以數量來說,日本的鐘錶產品約佔全世界鐘錶市場的六成左右。但若從銷售額上來看,則僅僅只佔了兩成。市場中七成以上的銷售額都是來自瑞士的鐘錶。
而且,全球腕錶市場銷售額的四成,都是由數量不超過全體三%的瑞士機械式腕錶所創造出來的。
瑞士製腕錶的平均生產價格為二十多萬日圓,所以售價大概都在四十萬日圓以上。無論對製造商或是對流通、零售商而言,都是高利潤的重要商品。
換言之,腕錶產業在價格帶上往上層集中(無論是銷售額或是收益)的現象進展得非常迅速。
一個動輒數十萬、非常稀有的手錶支撐著整個腕錶產業。
因此,腕錶製造商非常願意投入龐大的宣傳成本。因為,高價品牌才是市場的核心、利益的泉源、投資的對象,對低價品牌則幾乎沒有廣告投資的體力與餘力。
只是,即便是高級腕錶最大市場之一的日本,零售價格十萬日圓以上的腕錶一年也只賣出五十萬只(其中瑞士製造佔了九成以上)。若是定價四十萬以上的腕錶,每年可能賣不到十萬只吧。
每年一千人中只有一個人購買的商品,為什麼製造商或流通業者要在大眾媒體上做廣告呢?
那是因為廣告反應了強烈的顧客需求。這世上(極小一部分)的大人們,為什麼會花上數十萬、數百萬,或甚至是數千萬日圓在腕錶上呢?
或許是一種「不經意但還是想要炫耀」、「內行人就會明白」的心理作祟。也或許可以說是「對於講究的認知欲望」。
所以,高級腕錶製造商、品牌會在大眾媒體上打廣告,與其說這廣告是做給買錶的人看,不如說是做給那些只能看不能買的人看的。
所以,高級腕錶製造商、品牌絕不會做些廉價的廣告。因為這些廣告宣傳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讓人掏錢買錶,而是想要傳達「你大概不會買(買不起),但這錶可厲害了!」的想法。
正因為如此,高級腕錶品牌會在大眾閱讀的商業週刊上進行宣傳,還會在報紙裡附上豪華的夾頁廣告。
數位編輯整理:陳子揚
Photo:gabihil,CC Licensed.
IMA WA MIENAI MONO WO MITSUKEDASU HASSO NO SHI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