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對籃球之神麥可.喬丹來說,勝利從來不是偶然,而是一種每日實踐的習慣。他連續22年參與自己創辦的青少年訓練營,每天到場、親自上陣,為的不是名氣或金錢,而是對籃球的熱愛與對承諾的堅持。
人人都想贏,我從未見過不想贏的運動員。
但光渴望獲勝是不夠的,重點在於是否願意為獲勝而做足準備。
── 鮑比.奈特(Bobby Knight),籃球教練
喬丹開口告訴我他想辦籃球訓練營時,我感到有些猶豫。不知道這個大忙人能投入多少時間,所以我告訴他:「我考慮看看。」
喬丹困惑地看著我,問道:「這有什麼好考慮的?」
我看著他的眼睛說:「你每天都會在那裡嗎?我不想欺騙那些孩子。」
我和喬丹之所以合得來,原因之一是我對他說實話,而他也對我說實話。他不假思索說道:「教練,我告訴你,我做這件事不是為了錢。如果我們要辦,我每天都會到場。」
他果真說到做到。在我們合作舉辦訓練營的 22 年之中,喬丹每天都在那裡。他的重點不只是露臉拍照或是掛名。喬丹不是利用名氣賺錢的人,因為他全心投入,這些訓練營才會這麼棒。
他不是旋風式地現身。他會待在球場上跟學員打鬥牛(街頭常見的三對三籃球賽),像 NBA 比賽一樣垃圾話連篇,激起他們的鬥志。他會給建議、分享見解,也跟每一個人建立良好關係。喬丹的出現和投入,是這些訓練營與眾不同的原因。
訓練營的成功遠遠超出我的想像。關鍵在於喬丹天天出現。他來,不是為了拿支票,而是來分享所長。他不懈的動力、專注力和對比賽的熱情感染了每一位學員。這就是學員的收獲,也是為什麼訓練營能夠辦 20 多年的原因。
和自己較勁
喬丹對這些訓練營的態度反映「每天都要贏」的意義。對他來說,勝利不只是球場上的高潮時刻,而是每天全心全力地投入,追求卓越。無論是冠軍賽還是青少年訓練營,麥可都以同樣的心態面對。
他曾告訴我:「每次獲勝了,你對勝利的渴望就會被消磨掉一點點。當你挑戰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第八次時,心中是否還能燃起同樣熱切的渴望?這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他補充說:「有人認為贏得第一個冠軍最難,我會告訴他:『不,贏得下一個冠軍才難!』因為你在跟自己對抗,對抗重複做同一件事情的單調乏味。我多半都是在跟自己較勁。我能不能繼續挑戰自己?這才是最難的地方。」
這就是「每天都要贏」的意義。真正的「贏」,不是某場勝利或某個榮耀時刻,而是每天準時現身、做好該做的事、做出對的選擇,日積月累而成的非凡成就。這是喬丹的訓練營(以及與他有關的一切)能夠如此成功的原因。
「每天都要贏」與是否有宏大策略或長期計劃無關,而是與你現在做的事情、你今天是否做得比昨天更好有關。偉大與否的考驗不在「能否成功」,而在「能否繼續成功」。即使你已經登峰造極,還是得想辦法驅策自己繼續成長和進步。
這就是「每天都要贏」的真諦:接受日常磨練,不厭其煩地完成每一個微小且單調的任務,了解這些是長期成功的基石。
喬丹這個見解,完美詮釋「每天都要贏」的理念。一次勝利或一時成就都不算什麼,你必須每天刻意努力,才能更接近目標。因此,重要的是小小的勝利、日常習慣與時時刻刻做出的選擇,在時間的複利效應之下,將會帶來驚人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