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如果大腦進化成只需一次就能夠完整記住所有細節,反而會帶來「某種困擾」。

為什麼人類的大腦必須重複數次、甚至是數十次才能夠記住呢?為什麼大腦沒有進化成在短時間內就能正確的記憶所有事物呢?
這是因為如果大腦進化成只需一次就能夠完整記住所有細節,反而會帶來「某種困擾」。
「某種困擾」是指什麼呢?
根據池谷裕二先生的說法,大腦可比喻成「差不多先生」。
比方說初次見面時,對方烏黑亮麗的頭髮上綁著圓點圖案的蝴蝶結,身穿藏青色洋裝。但是再次見面時,對方不一定會穿同一件洋裝,或是頭上仍綁著相同的蝴蝶結,說不定還燙了頭髮。倘若大腦將初次見面的情景鉅細靡遺的記住,那麼再見面時就會將變換造型的對方當成陌生人,這樣就很傷腦筋。因此,相較於嚴謹精密,記憶必須保有一定的曖昧及彈性。(摘自《強化記憶力》)
我們的大腦正是無法一次就正確記憶的「差不多先生」。但也拜此「差不多」的特性所賜,我們才能順利經營社會生活、有彈性的因應不斷變化的環境。
也就是說,正因為無法一次就完整精確的記憶,人類的大腦才稱得上是優秀的大腦。套用在其他動物也一樣,愈是被視為「高智商」的動物,記憶力愈處於「差不多」的等級。
仔細一想,是不是覺得「必須重複數次,甚至數十次才能正確記憶」的大腦真的太厲害了?
數位編輯整理:陳子揚
Photo:pixabay,CC0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