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真正的快樂其實是每個人內在早已擁有的自性和本質,我們要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重新與它連結起來。
我們所謂「快樂」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我們可以決定要有多快樂,就能多快樂嗎?
難道客觀環境和條件一點影響也沒有嗎?
外在客觀環境的確不受我們內心的主觀意識左右或影響,但不管外在情況如何,我們對自己的回應方式總有幾近絕對的選擇主權。我們要如何回應外在的環境?該成為怎樣的一個人?都是可以選擇的。
這聽起來可是相當簡單輕鬆!但既然如此,我們可能會問:為什麼從古至今,儘管有一大堆「如何追求快樂」的書籍不斷問世,人類的苦惱卻沒有減少?而為什麼我們所追求的「快樂」主題,總是讓古今的偉大哲學家們絞盡腦汁,還是理不出個所以然來?這是因為,單純的事從來不是簡單易行的。
人類的心思非常複雜難懂,又具足相當大的創意和創造力。我們的心田中就像有一棵「生命之樹」,如果我們能夠從其主幹下手,給予足夠適當的照料、適當的溫度、足夠的水分等等,它就會根基紮實、健碩壯大。那枝椏遲早會漸漸成長,然後開花、結果——一切都是那麼自然又正面。但是反過來說,不從主幹的根本下手,細心培育照料,那麼就絕對不會開花結果的。
一旦我們能夠反觀自心,好好耐心地、細心地觀照自己,那麼我們周遭所有的人、事、物乃至全世界,也必同時受到了照料和祝福。我們就會了解快樂是由內而外、從心出發的,把快樂散發和分享出去,回過頭來得到的快樂就會愈來愈多。
若能如此,我們便不再浪費時間於擔憂、愁苦上,我們已經學會把全副精力放在「助人為快樂之本」上,以自己的創意和正能量,使這個世界更趨美好、幸福和完善。我們的自在時光、活力創意將會無限擴張伸展,一天天過去,回首靜心一瞥,你會驚歎:「多值得感恩的彌足珍貴的美好人生」,而這也是多麼深刻了解自己、無條件關懷他人的一種和諧感!
本文節錄自《快樂,一直都在》
嘉旺竹巴法王(His Holiness the Gyalwang Drukpa),喜馬拉雅佛教主要宗門之一竹巴傳承(Drukpa Lineage)精神領袖,擁有數百萬信徒,是積極推動環保運動的勇士和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