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如果我們能開展出一種「自給自足」的快樂本能,就不會太在意別人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或標準了。
一般而言,我們總是希望人際關係是正面和溫暖的,但有時候其中會發生阻礙和困擾,剝奪了我們快樂的機會。比如,有些關係很難以延續下去。一開始,我們因為看到對方積極正面的特質而產生連結,我們會說:「有你真好!」但愈來愈靠近彼此後,我們的情緒和煩惱就會現前了。這不只會在情侶、配偶和朋友間發生,在老師/上師和學生/弟子之間也是常有的事。
很奇怪的是,我們總是讓自己的快樂掌握在別人手中。當然,如果有人刻意傷害,我們是會承受不少痛苦的煎熬。但很多時候使我們受困的卻是不必要的誤會因為角度和觀點不同,我們就覺得受到了傷害。我們感到失望沮喪,認為他人是刻意要讓我們這樣,卻忘了其實別人也和我們一樣,在乎的不外是自己的快樂和成功。此事實或許也會讓我們大為惱怒沮喪:為何他們不能為我設想一下?為什麼他們不對我的感受敏感一點點?
這類想法其實牽制了我們的潛能、活力、生命力和創造力。它使我們遠離快樂,一直卡在負面思考和情緒的囚牢中不得出離。我們會一直不停地問:「為什麼?為什麼?他們是否不再愛我或尊敬我?」然後就懷疑到底自己做錯了什麼,導致他們必須如此嚴苛地對待我?
這種分析會使我們的思想蒙上一層層煙霧而不得清明。一旦我們把自己的快樂依附於他人身上,就失去了自主性和獨立性。若凡事依賴他人,自我價值—我們的信心和自尊,也必然會大受打擊。如果我們能開展出一種「自給自足」的快樂本能,無須仰賴別人的言行舉止來決定自己快不快樂,就不會太在意別人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或標準了。他們大可以做他們自己,而我們依然盡其在我,像一棵穩重的大樹,在狂風暴雨中依然屹立不移。如果我們能和自己的智慧和能量產生更為深入密切的連結,就可以和他人開展自由而無所求的圓滿關係了。這就是幸福和快樂的無限契機和泉源。
數位編輯整理:丁希如,邱千瑜
Photo:Danielle Scott,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