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很多父母糾結於該如何教養孩子,不嚴格怕小孩得寸進尺,嚴格了怕傷了親子關係。
李明憲教授 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
今天在超市看到一場親情倫理動作大戲,小孩吵著要買玩具,爸媽苦口婆心地、和藹可親地勸說小孩不要買,經過幾回合的交手之後,小孩使出絕招。躺在地上嚎啕大哭,(請想像一下,這不是肯德基的那個廣告畫面),此時父親終於忍不住了,開始威脅、恐嚇加上誇大的肢體語言,終於制住了小孩,題外話一下,其實小孩接受的第一個施暴對象經常就是父母,小孩終於不甘心地跟著爸媽回家了,只是不知道會不會被秋後算帳。
這樣的劇情在很多家庭都經常上演,很多父母糾結於該如何教養孩子,不嚴格怕小孩得寸進尺,嚴格了怕傷了親子關係,但更怕小孩在爸媽的不同教養價值觀中尋找突破的縫隙,成為滑頭的小孩。
這本書都針對上述困惑給出了答案,並用他們的小孩成長經歷作為實例,是一本絕佳好書。
但是,我剛看到書名時,我是不想推薦的,因為這類書,不是過度偏激的虎爸虎媽模式,就是自吹自擂的模式,但是切記不可以貌取書,所以翻開一讀,就覺得恨不相逢未嫁時啊,這樣的書,不只為人父母該讀,就是當阿公阿嬤也應該讀,可以建立家庭教養的共識。
我歸納作者提出的一些教養問題與重要解決方法如下:
一、學前採納科學教育可以解決下列的問題:
如何引導小孩玩電腦遊戲?
如何解決小孩的兩歲反抗期?
如何解決小孩的哭鬧?
如何建立父母的權威?
如何從小教數學?
如何大量建立閱讀的習慣?
二、小學教育應該採取強勢教育。
如何解決小孩的耍賴投機?
如何洞悉小孩的逃避心態?
建立習慣勝過說教?
學習才藝的方法與時機?
三、中學採取誘導教育,青春期該如何是好?
鼓勵小孩以自己的才藝去從事志工服務
參與競爭的比賽,培養挫折容忍力與學習熱情。
作者的兩個小孩除了因為成績好,更因為健全的人格均被哈佛大學錄取,目前更提早創業展翅飛翔,這本書真的是此類書籍中的TOP1,不說教、不吹噓、篇幅不多,老話一句,李明憲推薦的必是好書,快去看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