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嚴長壽先生在《在世界地圖上找到自己》提醒大家要超越台灣視野,關注世界趨勢,才能幫自己找到未來的利基,為社會人群做出貢獻。
文/鄭欽明/明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年輕人,在未來的世界上,你要如何找到一己的利基(niche),也就是一個獨特而不可或缺的位置?嚴長壽先生新作 《在世界地圖上找到自己》劈頭就問這問題。他提醒大家要超越台灣視野,要關注世界改變中的趨勢,才能幫自己找到未來的利基,為社會人群做出獨特的貢獻。
〈愛麗絲夢遊仙境〉的精靈跟愛麗絲說:「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裡,那你現在在哪裡一點都不重要。」 當世界地圖為台灣年輕人展開時,嚴先生希望您立馬自問,我現又在哪裡?我要去哪裡? 書中具體提出幾個值得關注的變化:
工作本質的轉化及淘汰:
未來二十年內可能有70%的工作會消失。未來十年內一半的白領工作可能會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您心儀的工作會在那張消失、被取代的工作清單上嗎?(書中第27頁)
發揮「個一」特色:
不想被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取代,便應該發揮「個一」特色。過去台灣教育標準製程是偏重「齊一」的3R特色,這與「個一」的特色有何差別?(39頁,47頁)
未來人才的關鍵4C:
不想被電腦取代,必須擁有4個C: Critical Thinking, Collaboration, Communication, Creativity & Innovation。請瞭解這4C,以儲蓄自己的CC數,達到全球人才競爭的水平?(46頁)
既能跨越又整合各種知識領域的能力:
芬蘭的年輕學子自2016年起,便接受以「主題」為連結主軸的新教育課程,以便培養「跨領域的七種能力」。為何芬蘭要做此項改變?關切的是哪七種能力?(32頁)
運用網路平台的學習能力:
Khan Academy,Coursera,edX,MOOCs,Udacity讓地球上任何偏鄉僻壤的有志青年,只要能上網,就可以在這些網路學校拜世界一流的教授為師,學習頂尖的知識。當世界、城鄉、師資都均一化時,您必須善用這些平台,擷取世界頂尖的知識。(36頁)
以上是探討建立未來利基的「能力」問題,能力之外,嚴先生更強調年輕人要具備社會責任的「態度」。嚴先生骨子裡最深的期許,是您能運用利基能力,發現創新方法,用於社會回饋及人群關懷。因此他以〈除了彼此相愛,沒有別的選擇〉及〈名聚人散,名散人聚〉兩篇作為全書終章。
他在這兩章強調,「公益平台」的使命是擔任創新型公益組織的幕後幫手,而「公益平台」之所以不掛個人名號,因為他「很早就領悟到,生命中最大的成就,往往不在於我們分內做了多少事,而在於分外能為社會做多少事。而人生最大的成就感也來自付出後,看到別人的成功與光彩。」
年輕人,可別讓嚴先生這位身教合一,關切台灣年輕人出路,苦口婆心的長者失望,您一定要在世界地圖上找到自己回饋、分享、關懷社群的貢獻利基。共勉之!
photo:pixabay,CC0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