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直到最近,科學家才開始對我們最近的鄰居(月球)的起源有重要的討論。最近的理論顯示,地球太小,無法同時形成一個月亮,尤其是這麼大的月亮;但如果是補抓來的月亮,則會有像類木行星的衛星那樣,有比較橢圓的公轉軌道。
圖片來源:Unsplash
目前的看法是,大約在 45 億年前,一顆火星大小的天體與當時半熔的地球衝撞(當時這類型的撞擊應該很常發生),碰撞後的地函噴出物在地球 軌道中逐漸凝結,然後形成月球
地球的月亮: 舊世界的丁點兒線索
地月系統是非常獨特的,因為以衛星和行星的大小比例來看,我們的月球是比例上最大的衛星。類地行星中,只有火星也有月球,但它的月球像是兩顆不小心抓來的小行星。其他類木行星的150多顆衛星,多數都是 較低密度的石冰混合物,沒有一個像我們的月亮一樣。稍後將會提到,我們這獨特的系統和一開始創造時的機制有密切的關係。
月球的直徑是3,475公里,大約是地球12,756公里直徑的1/4。月球上 的表面溫度白天大約107℃,晚上則是零下153℃。因為它的自轉週期與公轉週期一樣,因此月球始終以同一面朝向地球,阿波羅登月計畫所選擇的降落地點,都是在面向地球的這一面。
月球的密度是水的3.3倍,相當於地函的密度,但比地球的平均密度 (水的5.5倍)還要小。月球的鐵核較小,應該是造成它密度低的原因。
月球的質量比地球低,因此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1/6。如果一個90公斤重的人,到了月球上只會剩下15公斤重(雖然這個人的重量在此二處不 同,但質量仍是相同),因此太空人在月球上可以輕鬆的攜帶較重的維生系統走動。如果太空人在月球上不要帶那麼重的裝置,則他可以跳得比在地 球上還要高5倍。月球的低質量(低重力)是無法維持大氣的主要原因。
月球如何形成?
直到最近,科學家才開始對我們最近的鄰居(月球)的起源有重要的討論。最近的理論顯示,地球太小,無法同時形成一個月亮,尤其是這麼大的月亮;但如果是補抓來的月亮,則會有像類木行星的衛星那樣,有比較橢圓的公轉軌道。
目前的看法是,大約在45億年前,一顆火星大小的天體與當時半熔的地球衝撞(當時這類型的撞擊應該很常發生),碰撞後的地函噴出物在地球 軌道中逐漸凝結,然後形成月球。根據電腦模擬可以看到,最多物質是來自岩石材質的地函,而撞擊體的核心則變成地球的一部分。這個碰撞模式和目前觀測到月球的低密度相符合,而月球內部結構(較大的月函與較小 的含鐵核心)也與這樣的推測相同。
【書籍資訊】
《觀念地球科學4》
出版日期:2018.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