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金融大海嘯以來,我們所相信的投資法則,不論是分散投資、價值投資、長期投資、定時定額投資等觀念,似乎都受到考驗。保本基金不一定保本,銀行存款也不一定安全,國家會破產,公司也會倒閉……那到底還要不要投資?要怎樣投資呢?
擁有CFA頭銜的政大財管系老師吳啟銘,本身是投資理論的實踐者,也是基金投資的愛好者。他向來相信,投資不是有錢人的專利,每個人都可以學。為了幫助不懂理財的窮忙族和過度理財受傷的投資人,以及到處流浪的散戶,現在他決定分享個人多年印證投資理論的實戰經驗,傳授穩操勝算的投資策略。
.做好五大資產配置,放久不會出事
.不買貴,才能穩穩賺,教你計算企業的合理股價
.股票短線會漲過頭,跌過頭,長期持有(五年)增值最多
.3366投資法則,幫你正確判斷買賣時機
.漲時重勢,跌時重質;多頭選成長股,空頭選價值股
.善用核心基金和衛星基金,進可攻退可守
本書三大特色:
.這是一本有理論基礎的投資操作指南
.書中的投資策略,都已經實證成功
.全天候有效,不同於坊間投資理財書「只談多頭,不談空頭」
【推薦序】
投資要憑真本事 宋文琪
【自序】
回歸專業
投資第一課:做好投資的準備
第1章 理財,實現人生夢想
第2章 趁早打造孩子一生可用的釣竿——談子女教養理財規劃
第3章 給自己安枕無憂的退休生活
第4章 投資的第一步——認識自己
第5章 投資前,先了解你手上的工具
第6章 學習趨吉避凶,躲開投資風險
第7章 試試投資環境的水溫
第8章 資產配置是投資成敗關鍵
第9章 做好投資風格的分散
第10章 學巴菲特選擇好股票
第11章 三高一低衡量投資績效
投資第二課:認識四大投資金律
懂理論
第12章 沒有高報酬低風險的投資工具
第13章 資產價格長期不會背離基本面
第14章 透過投資組合,可以賺到免費的午餐
懂歷史
第15章 股票長期增值最多
第16章 小型價值股,放久漲最多
第17章 大多數積極操作型基金不能打敗大盤
懂心理
第18章 從行為財務學看人性的弱點
第19章 別當最後一個大傻瓜
第20章 股價常驚驚漲又漲過頭、驚驚跌又跌過頭
懂交易面
第21章 與客戶利益優先的專業人士打交道
第22章 籃子愈大,挑到好蘋果的機率愈高
投資第三課:掌握投資策略
第23章 有把握的,積極;沒把握的,消極
第24章 利用基本分析,低買高賣;利用技術分析,追漲殺跌
第25章 利用市場無效率,賺取超額報酬
第26章 從評價底線找出可以久放的股票
第27章 投資要選對時機才揮棒
第28章 以四大投資金律,選擇好基金
投資第四課:全天候有效的資產配置
第29章 五大資產配置幫你穩穩賺
第30章 透過核心基金與衛星基金配置,進可攻退可守
第31章 善用基金的「夢幻隊伍」
第32章 基金投資策略幫你逆轉勝
第33章 跟著景氣週期做資產的動態配置
吳啟銘
財務自由是人生非常根本且重要的事,然而,在我們的教育體制中,卻未得到應有的重視。正如投資大師彼得.林區(Peter Lynch)曾提及的,學校教育最大的缺失是沒有完整的投資理財課程。其實,每個人不論所學為何,皆須理財,對金錢及財務運作應有正確的認知;但欠缺完整理財教育的結果,讓大多數人要不就因為對理財一竅不通而完全不理財,很容易變成窮忙族;要不就過度積極理財,卻因方法不得當而蒙受損失,愛拚卻不能贏。
我在就讀台大商研所時,受林煜宗教授指導,開啓了財金之路。之後在證券及銀行的工作經驗、財務金融博士的學術根基、CFA(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財務分析師)的實務分析專業與二十多年的投資實戰,讓我深信知識即力量,多年來一步一脚印的累積及歷練,也確實使我更接近財務自由的境界。
理財原本是很個人的事,但看到國內投資人因不當投資而受傷慘重,我也十分難過,因而在天下文化的邀請下,決定不再獨善其身,願將知識的力量分享給投資人。台灣的電視台不乏理財投資節目,不過,傳播的資訊往往不夠嚴謹。記得有一次上某財經節目,談到退休金時,主持人卻用簡單的算術,得出500萬元的結論,但忽略了通貨膨脹的可怕,一般大眾若不深思,誤信不如未聽聞。另有一次上節目,主持人選出每股盈餘排名前十名的股票,便要我評論哪幾支可以買,孰不知每股盈餘高的股票,如果股東權益報酬率(ROE)小於10%,放久未必是好股票,這樣的選股邏輯也值得商榷。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在委託或詢問理財事務時,一定先確認她或他是否專業,不然聽聽就好,不要當真。
很少人知道,台股並不適合長期持有,例如若是從2004年至2008年底投資台股,放五年大概要賠三成;我認為愛台灣的方式,並不是只買台股,而應是投資全世界,但住在台灣消費、繳稅。另一方面,不少財富管理人員實在談不上是客户的財務守護神,他們只在乎商品銷售佣金,因而會賣給客户不適當的商品,正如竟讓退休人士買了沒有保本的連動債,真是不可思議。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嘯讓投資人損失慘重,投顧老師、投信、銀行理專的專業更被嚴重質疑,而投資人在受傷之餘,實應拿回發球權,回歸到投資不變的金律,加強自己的理財本事。
掌握投資金律
在投資理財上,除了定存或儲蓄性保單,確實沒有其他工具可以全天候保本增值。具長期增值的投資工具如股票、不動產,卻是令你睡不安穩的資產;因為不論股票、債券、不動產或商品,皆是「看天吃飯」,受短期景氣循環影響,無法保證正報酬。那麼,投資人該如何把自己辛苦賺的錢投入獲利把握度高的投資呢?
理財投資的致勝關鍵,單靠一把刷子是不夠的,例如買了印尼基金,10元跌了50%,變成5元,要漲百分之百才能還本,也就是說,押錯單一基金,錢滚錢的時間複利速度便會變慢;因而,你需要的是五年與五把刷子,也就是要做好資產配置,有效兼顧風險與報酬,這樣你就可以穩穩賺得每年8%~10%的報酬率。很多人忽略了「穩穩賺」的重要性,其實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隨漲抗跌」的完美境界,人生的理財目標才能達成。
另外,很多投資人常過度鍾情於祕笈,只想速成,常雜亂無章的東投一點、西買一點。其實,投資應該儘量簡單:認真做好五大資產的配置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去追逐流行,買了一大堆自己不懂、放久會出事的東西。
記得在念財金博士時,我想要報考CFA,但指導教授卻訓斥我:「不好好念書,考什麽CFA!」我執意去做,因為我認為投資學不應只是學院裡的東西,而應是讓我們可以在市場上驗證,憑本領賺到錢的東西。在美國,90%的基金經理人擁有CFA執照,如果我僅有學術背景,而不具「袖子捲起來」的專業操作技巧,內心還是很不踏實,而CFA的訓練確實讓我更貼近投資真實世界。多年來,我的投資行為深受財務金融的專業訓練影響,例如雖然放了很大的投資比重在股票,但傾向買指數型基金、依企業評價模式選股,並且定時定額投資、勇於停損等。我所要分享的,不是賺取暴利的奇門遁甲之術,但卻是最合適一般大眾的投資法門,可以讓大家像我一樣,穩穩賺且睡得安穩。
依據統計,只有1%的CFA停在學術界,我可說是異類,雖留在學術界,卻積極理財,這樣特殊的背景,或許正可以給廣大的讀者群更適切的投資心法。另外,特別一提的是,此書如果沒有天下文化總編輯許耀雲的鼓勵是難以完成的,謝謝她的邀約,也誠如她所預期的,此書是「有料的」,她看懂了,我便放心不少;其次,主編宜諄的辛勞是難以言語的,她的聰慧與細心潤飾,使我跳躍的思緒變得脈絡清晰,且具親和力;德宜有趣的快筆,也使本書更易讀了;並要感謝富蘭克林投顧的屈副總與Cora的提供實證數據圖表,使本書更具說服力。最後,要感謝宋文琪女士的序,她的強烈求知欲與追求完美,使我更戰戰兢兢。
本書或許並不是一本可以輕鬆讀讀的書,但它的知識性不亞於翻譯書,而本土實用性應更勝於翻譯書。書中所言大多是我身體力行的做法,相信禁得起時空的考驗,更衷心希望大家參考實踐,可以儘早不為金錢所困,享受財務自由的喜悅。
摘自《聰明投資金律》序
金融海嘯以來,我們所熟悉而且相信的投資法則,似乎都失去了準頭。連我這個在證劵市場工作超過二十年的人,此時都不免信心動搖,不知道遊戲規則是否已經從此改變?幸好,吳啟銘老師的新書《聰明投資金律》及時挽回了我的信心。
過去閒聊時,老師常不經意的說出他投資獲利的故事,當時總覺得老師應該是偶然或者運氣好。拜讀老師的新作之後,對老師的功力更加刮目相看。還好老師沒有轉行的打算,否則投資界的天王恐怕要換人做做看了。
基金教母.前匯豐資產管理台灣區負責人暨亞太區資深顧問
宋文琪.重量推薦
政大企管系學士,台大商學研究所碩士(MBA),美國密西西比大學財金博士。現為政大財管系所副教授。
曾任職於中國國際商業銀行、證券市場發展基金會,並曾擔任政大金融投資班班主任與財務經理班班主任,考試院退撫基金管理委員會委員與投資顧問。
為國內少數具備美國財務分析師(CFA)專業證照的學術界人士。
著有《企業評價——個案實證分析》《果嶺上的投資學》。
2009/05/26
BCB410
天下文化
平裝
14.8x21cm
黑白
9789862163405
277
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