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她是文筆絕佳,世界一流的特派員
可能也是舉世最獨特的特派員。
──Michael Cornelius(德語作家、編輯)
她經歷一個輝煌的新聞時代。
她寫過許多重要且與台灣社會息息相關的國際新聞。
她走入國際現場,以台灣之名,向世界精英提問。
她去戰爭廢墟、革命廣場,走訪軍火工廠,捲入諜報般的新聞追查。
她和當代碩果僅存的哲學大師對談,與各國領袖喝下午茶……
她像臥底的情報員,什麼都涉獵,什麼都明白,什麼都參與。
她總是在路上,不是布萊梅便是巴黎,
不然便是大馬士革或巴西……
她去非洲,她去波羅的海或地中海,她去巴爾幹半島或無名小島。
她有一個不可思議的特派員人生。
她是陳玉慧,擔任《聯合報》駐歐特派員二十多年,訪問過國際間無數重大事件與舉足輕重的人物。她有著○○七情報員般的敏捷及行動力與新聞記者的專業,總是能在第一時間掌握獨家新聞。如今,她回望台灣,這座幾乎沒有國際新聞的小島,因此她決定寫下這些年來的祕辛與觀察,帶我們重回現場,走進新聞裡。
自序 第三個情人
輯一 看見.世界現場
1.揮別香港時,你會說什麼?──末代港督
2.可憐的高明騙徒?──柯爾
3.「挑染總理」施洛德
4.站上世界頂端的東德灰老鼠──梅克爾
5.馬其頓神話
6.科索伏戰火行
7.遇見冰島女總統──魏笛絲
8.他不再隨身帶螺絲起子──華勒沙
輯二 以台灣之名
1.連戰失蹤了
2.拜耳或不拜耳,這就是問題所在
3.李登輝的廣島之戀
4.我的名字叫台灣
輯三 遇見.生命的光芒
1.你可以教我怎麼靜坐嗎?——達賴喇嘛
2.一切都始於「地下絲絨」——哈維爾
3.小鎮奇遇——海珊的碉堡建築師
4.台灣是一個不適合人住的地方?
5.與百歲哲人一席談
6.夢斷北國
輯四 誰殺了尹清楓?
1.他們殺死了尹清楓
2.尹清楓死於情殺?——凃太太
3.法蘭西共和國的娼婦──鍾古夫人
4.新加坡祕辛
5.那一年在巴黎和馬永成
6.洗髮精也有用完的時候──汪傳浦
尹清楓明案相關人物表
中外重大事件年表
第三個情人
我曾經說過,他是我的第三個情人。一個略嫌醜陋而且麻煩和狀況不斷的情人。但我和他的關係維持了二十多年,一直到最近才宣告分手。我應該是不會再回頭了。
他就是新聞工作。我為台灣平面媒體一共工作了二十四年。生命中有這麼長的時光是和新聞共度,而新聞工作的性質其實繁冗瑣碎,你必須永遠保持警醒好奇,必須喜歡無止盡的探索打聽。
在做新聞工作之前,我原來是在巴黎學習戲劇,從未想過在新聞事業發展。那一年夏天,我到紐約玩,結果留下來打工。而我打工的工作便是紐約記者。在那之前,我其實是個文藝少女,偶爾寫寫散文,刊登在各大媒體副刊,並沒有被退稿的經驗,不過,我從未寫過新聞。
從巴黎來到紐約,一切變得好大,車大,樓高。美金兌換法郎的匯率也很高。我決定在紐約停留,賺取學費。聽說,《中國時報》早已在紐約大舉進軍,興辦了《美洲中國時報》,有可能還需要記者。我打電話去詢問,那時的採訪主任是周天瑞先生(後來是台灣《新新聞》雜誌的創辦人),他決定應徵我。
他要我去皇后區法拉盛一棟工廠改裝的報社見面,「褚紅色的建築,」他說,多年後,我還記得後來每天在七號地鐵,三十三街,在Rawson站下車。那時報人余紀忠先生決心在美國大展鴻圖,不想讓聯合報系的《世界日報》專美,但他還得與《立報》競爭。彼時余紀忠網羅了重要知識精英,包括如黃肇松、周天瑞、卜大中、詹宏志、胡鴻仁、金維純、杜念中、楊澤、傅朝樞等一時之選,但在奮鬥多年後,最後還是解散,那是另一個故事。但我要說的是,我去了褚紅色的建築,從此,我的人生多了一個情人。
摘自《時代的摺痕:特派員的祕密檔案》自序
小野、尹乃菁、王健壯、胡忠信、夏珍、袁瓊瓊
陳文茜、陳浩、陳鳳馨、項國寧、謝哲青、蘭萱
重磅推薦(依姓氏筆畫序)
「許多作家的文學成就,都曾受惠於他們的新聞訓練與採訪經驗;但好記者卻不一定就能成為好作家,反之亦然。
然而,陳玉慧卻能長期一人分飾二角,既以記者角色書寫了那麼多有意義的新聞故事,又以作家角色書寫了那麼豐富的文學篇章,「時代的摺痕」這本書,更是她扮演兩種角色與書寫兩種文體的融合,而且融合得毫無摺痕。它是記者當時當下追尋真相的紀錄,也是文學家串接記憶書寫歷史的範本。」
──資深媒體工作者王健壯
法國國家社會科學研究院文學及歷史系碩士。台灣知名作家,華文創作界的傳奇女性,天生帶有對語言、文字的豐富感受力,與敏銳而細膩的觀察力。她以動人的筆調,寫出銳利眼光底下人與世界的樣貌,刻畫內心與外在種種幽微的交遞。
她精曉多國語言,曾旅歐多年,在巴黎學戲劇表演,到紐約外外百老匯當導演,在國際新聞現場衝鋒陷陣,帶回許多珍貴的第一手新聞。留法時期專攻戲劇,對她後來多元跨界的藝術表現風格有很大的影響。曾獲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香港浸會大學「紅樓夢獎」決審團獎,及台灣新聞評議會主辦的傑出新聞人員獎等。當過演員和編劇,也導演過許多膾炙人口的大戲。
《徵婚啟事》為其成名之作,以新穎的創作手法引起文壇相當大的迴響,歷經多次改編,轟動一時,影響力歷久不衰。影射台灣百年歷史的長篇小說《海神家族》,獲得多項文學大獎,奠定她的文壇地位。散文集《失火》、《你是否愛過?》、《巴伐利亞的藍光》、《我不喜歡溫柔》、《遇見大師流涙》、《慕尼黑白》、《我的抒情歐洲》等,更以自我內在獨白與旅歐心事而在文壇獨樹一格。舞蹈家林懷民譽為當代最動人的散文家,文學評論家陳芳明稱之為台灣的「世界之窗」,作品被譯成多國語言出版。
2014/07/25
BLC085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789863205241
288
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