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才時尚?精品的定義又是什麼?
透過品牌創辦與文化塑造的故事,展演12個「好生意」的文創創業模式。
王大仁:美就是要有自己的個性。
吳季剛:你不能只當自己的設計師,還要當自己的業務員,勇於嘗試不一樣的東西!
賈雯蘭:時尚看起來華麗,其實是每一顆扣子都要縫好的產業。
王陳彩霞:從小我的個性就喜歡跟人家不一樣。如果我們不把自己當成一線品牌,外國人怎麼會重視?
溫慶珠:這是最縝密的輕型工業,一種生活的昇華。
陳季敏:服裝是文化創意產業,我想追求超越季節與時間的服裝。
竇騰璜×張李玉菁:不要跟人家比快,要走在自己的方向,還要走得遠!
陳賢民:先生存,再講生根!做品牌一定要經得起挫折。
吳惠娜:我們必須思考自己的價值在哪?開發能力在哪?
馮聖欽:找出不同世代消費者未被滿足的需求!
五月天阿信x不二良:把腦海的想法變成可執行的創意在市場印證,這種從無到有的過程很快樂!
陳譓伃:我相信只要很認真的做事,一定會有欣賞的人。
時尚文化節目主持人兼製作人。
台北輔仁大學織品行銷系畢業,自1998年起主持年代電視台「流行追蹤」、年代新聞台「FASHION NEWS 」、及TVBS-G台「流行前線」、年代電視台「風格時代」「風格玩家」等藝術、時尚、設計資訊節目。
並擔任《C'est moi》雜誌副總編輯、ET TODAY 摩登玩家廣播節目主持人、《東西》雜誌創意總監、《VOGUE》雜誌國際中文版專欄作家。
Weibo : flora sun 孫正華
國立台北大學企管所畢業、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老年學研究所。
曾任《遠見雜誌》記者、《30雜誌》主編,現為作家,主要著作有《從郭董到果凍:相信郭台銘》、《誠品時光》、《鼎泰豐,有溫度的完美》、《微笑走出自己的路:施振榮的Smile學,20堂創業、創新、人生課》、《新時代,心王道》、《台積電的綠色力量》、《捷安特傳奇:GIANT全球品牌經營學》、《時尚是門好生意》、《改變成功的定義:白袍CEO蔡長海的利他願景學》、《愛,讓孩子做自己:我這樣教出季衡與季剛》、《淚光奇蹟:陪伴曉鈴的病床手記》(以上均為天下文化出版)等十餘本書。現兼任HCW Architects & Associates 企劃總監,曾策展「造境:陳其寬大師版畫展」。
推薦序 追索台灣時尚產業──李仁芳
推薦序 市場力量正在形塑新時尚──李開復
自序 東方時尚將起──孫正華
前言 時尚的起點專訪BIGI GROUP 吳四寶先生
Part 1 聚光燈亮起 站上紐約時尚殿堂
1-1 效率與冒險的天生好手
AlexanderWang 創新的當代傳奇,王大仁
1-2 最幸運、也最努力的人
Jason Wu 站在天秤中點的奇才,吳季剛
1-3 時尚產業裡的人類學家
Twinkle by Wenlan 看見創業的豐富細節,賈雯蘭
Part 2 時間的風景 台灣原創設計師品牌
2-1 穿梭古今的無齡設計
Shiatzy Chen 持續前行的造夢者,王陳彩霞
2-2 超越時歲刻痕
JAMEI CHEN 樂觀主義的跨界整合者,陳季敏
2-3 完美與玩美
Isabelle Wen 浪漫、懷舊的時尚女騎士,溫慶珠
2-4 定格60年代的雙人設計
DOU CHANGLEE 將問題轉為創意的藝術家,竇騰璜、張李玉菁
Part 3 時尚廚房 通路品牌的設計經濟學
3-1 多品牌策略
DAPHNE 規模經濟的足下時尚學,陳賢民
3-2 發現中價新品味
AS 滿足18-55歲的「女足力」,吳惠娜
3-3 跟著市場脈動走
Single Noble 找出消費者未被滿足的需求,馮聖欽
Part 4 名人品牌 個人風格的時尚事業
4-1 因搖滾樂而生的潮牌
STAYREAL 創作後青春期的詩,阿信、不二良
4-2 從選貨人到風格品牌
CHLOECHEN 尋找自己的獨特美,陳譓伃
後記──時尚與文創的交會 林靜宜
效率與冒險的天生好手
王大仁 「Wang」式創新的當代傳奇
在近幾年中國轉為內需市場的熱潮下,眾多國際品牌期待深耕中國市場,華人設計師格外受到關注,這些雙語力強有才華與明星氣質的設計師很快成為焦點。王大仁絕對是這一波時代造英雄的代表,品牌一推出立刻受到市場肯定 。
這當然更得歸功於紐約時尚產業制度的完整與對新銳設計師的友善,在紐約的市場制度,設計師認真的創作有“好條件“是不會被埋沒的。王大仁的故事好像當年的Marc Jacob ,但羽翼更豐 也將更精采。
從2012年開始,全球時尚界都特別關注一位「 Wang 女孩」,也是紐約與巴黎時裝週裡的重頭戲!就算秀場選在從沒人辦過、需要跨過河的紐約布魯克林區,那些需要趕場的重量級人士依然準時赴宴。
「 Wang 女孩」有兩種身分,一是2007年創立的紐約暢銷品牌「Alexander Wang」,性格單純、直接,喜歡街頭與運動;二是1918年創立的時尚經典品牌Balenciaga(巴黎世家),精緻極簡、重視細節。兩者皆由年僅30歲的王大仁操刀,他也是第一位同時領導自有品牌「Alexander Wang」與Balenciaga創意總監的華裔設計師。
王大仁,他出生在加州舊金山的台灣移民家庭,母親現在定居在上海,所以他有流利的中文與一點台語,從小就展現繪畫天分,12歲前,幾乎年年跟著父母回台探親,最喜歡去看故宮文物展與龍山寺建築。
16歲時,他被紐約帕森設計學院力邀跳級入學。父母建議他完成高中學業再入學。在帕森設計學院讀了兩年,因教授認為王大仁的天分遠超過學校所能教於他的,而決定休學。在家人支持下,開始遊歷世界,增長視野,也曾到馬克‧賈柏(Marc Jacobs)旗下實習與《Teen Vogue》 工作,奠下進入時尚產業的基礎,2007年,自創「Alexander Wang」同名品牌。
2008年,他獲得堪稱時尚界奧斯卡的美國設計師協會時尚大獎CFDA(Council of Fashion Designers of America)新人獎,以及美國時裝學會和《Vogue》的兩萬美元時尚基金。2009年,更拿下最大獎的CFDA Swarovski最佳女裝設計獎、同年創立副線品牌T by Alexander Wang。2010年,他又榮獲CFDA Swarovski最佳配件設計獎。
時尚評論家發現,Alexander Wang服裝甚至比集團經營的品牌更受到消費者青睞。分析最主要的原因是王大仁的設計風格兼具流行與實用,融合紐約街頭的自由、隨興,卻又處處可見細節,不羈的搖滾風格裡,帶入別致的性感。
三十歲前,王大仁已經證明自己的作品叫好又叫座,躍登紐約時尚潮牌,寫下當代的新傳奇。
#王大仁的「ABC」成功關鍵
相較於巴黎、米蘭時裝週,紐約時裝週更聚焦商業性,也因此具備「明星氣質」與「才華洋溢」兩大特點的設計師容易在這裡走紅。二十年前,名列CFDA的華裔設計師大概就屬Anna Sui了 ,但是近年,隨著中國市場的強大 ,具有東方血統的設計師崛起,王大仁可以算是最最受矚目的時尚紅人,他能夠以華裔之姿在眾多設計新銳出線,現又被全球時尚界稱為新時尚教父之一,除了有如明星的外表氣質與設計的才華天分,能夠成為傳奇,許多人認為還有「ABC」的三個關鍵。
這三個關鍵分別是:「Anna Wintour」、「Balenciaga」與「Cooperation」。
#Anna Wintour ,穿著PRADA的天使
如果沒有美國《Vogue》總編輯安娜‧溫圖(Anna Wintour),王大仁絕不會這麼快在紐約成名!因為曾在《Teen Vogue》 工作, Anna Wintour很早就發現王大仁的天分,力捧她眼中這位難得一見的年輕天才。除了她在時尚圈的影響力,在王大仁創業之初,更親自到他的工作室指導。
電影《 穿著PRADA的惡魔》主角米蘭達是以Anna Wintour為原型,塑造出優雅又冷酷的時尚惡魔總編輯角色。但我們可以很確定,對王大仁而言,Anna Wintour不是惡魔,而是他的「時尚天使」!
由於Anna Wintour的厚愛,紐約Barneys百貨馬上引進「Alexander Wang」品牌服飾,加上艾琳‧華森(Erin Wassonh)等名模好友常穿其設計的衣服在公開場合亮相,王大仁彷彿是搭著雲霄飛車,直達紐約時尚殿堂。
#Cooperation,合作成就品牌事業
截至2013年底,「Alexander Wang」品牌營收超過一億美元,自有品牌產品線橫跨男女裝與生活配飾。而,根據開雲(Kering)集團執行長 馮斯華-亨利‧皮諾(François-Henri Pinault)指出,Balenciaga的零售數字也以兩位數在成長(注1)。
不僅主導兩個品牌,王大仁更深知行銷的多元手法,與其他品牌推出設計師聯名款,如H&M、資生堂心機彩妝、Sally Hansen指甲油等多個「Alexander Wang for XX 」跨界設計。
王大仁的好友,同時也是紐約知名設計師Joseph Altuzarra、「Alexander Wang」執行長Rodrigo Bazan、François-Henri Pinault都曾在接受訪問時,不約而同談到王大仁的工作效率驚人,善於冒險與嘗試。王大仁需要大量產出創意才能同時滿足兩個品牌,以及跨界合作的設計案。能夠如此,是因為他懂得合作(Cooperation), 善用跨界聯名、事業合夥,讓自己專注於擅長的設計工作上。
Anna Wintour在對英國聖馬汀學院演講裡舉王大仁為例,給想進入時尚產業學生幾個忠告。其中,她提出自創品牌並不保證成功,最好是合夥。
「在我過去的經驗,獨具創意又善於數據的設計師真的不多,在經營事業時,可以有人討論是很重要的事,即便像Alexander Wang這麼有才華,都需要有位像他哥哥Dennis Wang(王大鯤)負責財務的事業夥伴,他才有辦法專注於設計。」
「Alexander Wang」同名品牌能夠成功,得歸功於哥哥王大鯤。他比王大仁年長近20 歲,當王大仁自創品牌後,他辭掉耐吉(Nike)高層的職務,找妻子(Amy Wang)一起幫忙弟弟經營時尚事業,形成經營團隊。現居上海的王大仁母親交代大兒子,一定要讓王大仁專心設計,其他如財務、人事等經營管理事務,絕對不要讓他操心。也許王媽媽只是心疼兒子創作的事務繁重,但她卻完全道破設計師與品牌力的關鍵,讓王大仁在種種天賦資源下連經營也在家人協助下分工完成了。
好玩的是,王大仁的時尚之路注定是跟兄嫂連結一起。哥哥結婚時王大仁才高中,那時,準嫂嫂Amy知道王大仁很有設計天分,建議他在婚禮上舉辦一場時裝秀。王大仁無師自通,從畫圖到縫製成衣、走秀流程規劃,全部一手包辦。哥哥更在婚禮後,將王大仁這場婚禮時裝秀影片寄到帕森設計學院,才吸引學校寄出跳級邀約。
事實上,除了王大仁與哥哥之外,如知名設計師Marc Jacobs與搭檔Robert Duffy、Christopher Kane和妹妹Tammy Kane,都因為有長期信任的事業夥伴,才得以在競爭激烈、需要大量創意的時尚界䇄立。
一個人的時間有限,這位被時尚界公認的天才,某種程度,也是工作效率與冒險精神的天生好手,這正是「Wang」式創新,有了無與倫比的天分,還要有過人的效率與冒險心態,然後,專注在自己特長的設計上,如王大仁自己形容的,他全心投入,像「瘋了」一樣在工作!
#Balenciaga ,解構與創新材質的老牌再推
而後,時尚老牌「Balenciaga」的邀約更將他的設計生涯推向另一頂峰。
在連續拿下CFDA獎項後與眾多策略合作之後,他的個人聲勢迅速竄升,而引起全球時尚起源地、法國巴黎老牌「Balenciaga」的邀約。他們為何找了這位年輕設計師,而且還是這個老品牌的首位美籍創意總監?
事實上,不管是引領許多重要時尚運動,充滿建築感,重視服裝與身體對話的品牌創辦人Cristóbal Balenciaga,還是以機車包成為時尚潮流,王大仁就任前的上一位總監尼可拉斯蓋斯基Nicolas Ghesquiere,能夠詮釋當代時尚語言並得到認同的設計師 ,是讓老牌起死回升的關鍵 。Balenciaga在 Nicolas Ghesquiere手中已重新回到全球時尚最有影響力的品牌之一。Nicolas Ghesquiere 加入了LV之後,Balenciaga的董事會選擇紐約街頭運動風格的時尚設計師詮釋法國高級訂製服經典品牌,而王大仁用挑戰創新材質交出令外界激賞的成績單,他更如Balenciaga所期望的,成功為老品牌注入年輕的創意!用他的「Wang」式創新風格挑戰重視優雅細節的巴黎時尚。
年輕、不受限的創意正是王大仁融合紐約、巴黎時尚的最佳本錢。
當他創作「Alexander Wang」女孩時,不改原有的運動、街頭性格,大膽玩起logo風, 拆解運動元素手法嫻熟。在2015年春夏系列中,球鞋被他解構,再建構於衣服、包包上,球鞋變身手拿包,白色膠底像球鞋底的氣墊,鞋帶孔與鞋繩變化成網眼拼接洋裝的抽繩,球鞋的亮色彈性網眼布材,完美結合於洋裝剪裁。
紐約時裝週甫一結束,轉身巴黎時裝秀。
當王大仁創作Balenciaga女孩時,既能忠於品牌DNA,保有如繭型大衣、花瓣般的腰裙、圓弧狀下襬的建築感設計,但也嘗試新意,將最新的材質融入「Wang」式運動風格。以多樣拼接、不規則剪裁、高腰立體、翻折感上衣、魚網與雪紡順著身體的自然曲線,或是可露出肌肉、腰肚、雙肩的街頭感設計,讓極簡高雅與青春律動同時展演在 Balenciaga女孩身上。
除了衣服,他也設計出有如建築藝術的包包、鞋款,更推出第一支香水 B. Balenciaga。王大仁接受《紐約時報》專訪,分析自己接下這個法國品牌後的變化,「Balenciaga啟發了我自己都不知道的想法,與做『Alexander Wang』是非常不同的兩件事。」他比較,「Alexander Wang」像是做給自己與朋友的品牌,自由隨興發展創意,Balenciaga則是抽絲剝繭品牌歷史與根源,用嶄新創意忠於品牌精神。
「Wang」式創新精神,就是王大仁為當代引領的時尚潮流,繼續挑戰著十年後的流行。在你遇到屬於你的Anna Wintour或Balenciaga之前,至少能先做一件事,那就是學習「Wang」式的創新精神,掌握當代的時尚需求,等待著遇見無限可能的未來。
東方時尚將起
孫正華
從1997年開始,投入時尚節目的主持與製作,十多年來,很幸運走在國際時尚的最前線,在一次偶然機會下,拜讀法國高級時裝公會主席迪迪埃•戈巴克(Didier Grumbach)著作的《親臨風尚》,心想若我們也能有一本自己的時尚故事,那該有多好?
#BIGI、Joan與五個銅貨
台灣未經文革保留著獨特的歷史文化,肯定是華人最有特色的城市之一。藉著此書的開始,我找尋目前還在台灣通路上最早的品牌創辦人,迪化街家傳的布商陳焜明先生談起1960,二次戰後台灣積極建設,求溫飽時代,對於「食衣住行」裡的「衣」需求,是用麵粉袋做衣服,沒有品牌概念,時尚兩字在全世界都還未清晰。早年布商會去港口取布貨,也會有人來兜售舶來品服飾,「拆解」之後,依樣畫葫盧,裁製出成品,還自製標簽貼上……
最早「品牌」概念的起點,是BIGI服飾的創辦人吳四寶先生,大家較熟悉的五個銅貨、Joan都是以BIGI吳四寶先生為首1969年前後時間創辦。那時老闆們多半是到日本取經,買回樣品,研究修改之後,交由工廠大量生產。
五個銅貨創辦人詹義雄先生憶起1970年代到1980年代,他經歷的成衣業盛況,由於市場僧多粥少,也沒有所謂的換季的概念,款式也不需要創新,五個款式就能打遍南北,忙到工廠來不及出貨,尤其每逢過年,店門一開就是萬頭鑽動,收銀台必須加派幾倍人手,才夠因應大量湧進的中南區批貨商與現金。一個牌子只需五個款式一直生產一直不夠賣,在現代很難想像吧。
摘自《時尚是門好生意》自序
天下文化不會主動以電話等方式,告知您因訂單錯誤或分期付款等原因,需要您親自到ATM操作修正, 或請您提供往來銀行電話、信用卡資料;亦不會以 「問卷」或「中獎」形式通知您提供個人資料或要求匯款, 若您接獲此類可疑電話,請與我們連繫確認或撥打165警政專線求證,以確保權益。請勿聽從任何指示到提款機(ATM)做任何操作。
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