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抗日戰爭,不僅撼動全世界,
更割裂了一代中國人的命運,顛沛流離、國破家亡,
留下了抗戰一代的中國人,難以磨滅的傷痛。
透過十二位作家的生命紀錄,
讓我們再一次見證,這段感人肺腑的「中國大歷史」
大時代史觀下的戰爭,是為了「和平」而存在,
人類歷經一場場的戰役,從而確認了現今世界的面貌;
然而對於生活在戰火下的人們,戰爭卻是諷刺地以暴力和死亡呈現,
人命的脆弱,人身的渺小,完全無法抵抗殘酷的殺戮。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後,中國抗日遍地烽火,
災難下的億萬中國人,受到了猶如巨浪般的衝擊。
在民族、國家的恥辱,與個人的生命威脅之間,
紛亂的不只是整個社會,也包含每一個人不確定的未來。
今日,我們回頭看這一場戰役及其八年後的結果,
抗日的勝利,廢除清末以來的不平等條約,中國重新回到世界的舞台。
然而,對於經歷過這場戰火肆虐的人們及其後代,
他們的生命是否在紛亂中找到了新的舞台?
適逢七七事變七十七週年,我們邀請郝柏村、何兆武、齊邦媛、王鼎鈞、
星雲大師、許倬雲、張作錦、張玉法、高希均、邵玉銘、陳長文、郭岱君等,
十二位大時代的見證者,他們或親身經歷,或因抗戰出現人生轉折,
透過他們的眼和筆,重新詮釋七七事變之於時代及其個人的意義,
聽他們娓娓道出不同於一般歷史記載,可歌可泣的「中國大歷史」。
7/7(日) 中國時報全版報導
全文網址如下,敬請點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706000663-260108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706000666-260108
7/7(日) 聯合報精彩報導
全文網址如下,敬請點閱: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8786051.shtml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8786054.shtml
7/7(日) 人間福報全版報導
全文網址如下,敬請點閱:
http://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358832
旺報和風傳媒共同推薦:
一九一九年生,江蘇鹽城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十二期砲科、陸軍大學二十期、三軍聯合參謀大學、美國陸軍砲校高級班、美國陸軍參謀大學畢業。
陸軍一級上將。曾任中華民國總統府侍衛長、陸軍總司令、參謀總長、國防部長、行政院長、中國國民黨副主席等。
相關著作有《無愧:郝柏村的政治之旅》、《郝總長日記中的經國先生晚年》、《八年參謀總長日記(上)、(下)》、《郝柏村解讀蔣公日記:一九四五∼一九四九》、《郝柏村解讀蔣公八年抗戰日記:一九三七∼一九四五(上)、(下)》、《郝柏村重返抗日戰場(增訂版)》、《郝柏村回憶錄》(以上均為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北京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
一九二四年生,遼寧鐵嶺人。國立武漢大學外文系畢業,一九四七年來台灣。
一九六八年美國印第安那大學研究,一九六九年出任中興大學新成立之外文系系主任,一九八八年從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任內退休,受聘為台大榮譽教授。
曾任美國聖瑪麗學院、舊金山加州州立大學訪問教授,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客座教授。教學、著作,論述嚴謹;編選、翻譯、出版文學評論多種,對引介西方文學到台灣,將台灣代表性文學作品英譯推介至西方世界。
從青年時代起迷上文字的美好,因此踏入翻譯領域。日後完成大眾傳播與空運管理碩士學位,職場工作經驗主要在公關業與航空業。沒有在旅行的時候,會兼職從事翻譯工作。
江蘇江都人,曾參學金山、焦山、棲霞等禪淨律學諸大叢林。
一九四九年春來台,一九五三年創宜蘭念佛會,奠定弘法事業的基礎。
一九六七年創建佛光山,以人間佛教為宗風,致力推動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業。先後在世界各地創建近三百所道場,又創辦多所美術館、圖書館、出版社、書局、雲水醫院、佛教學院,暨興辦西來、佛光、南華、南天及光明大學等。
一九七○年後,相繼成立「大慈育幼院」、「仁愛之家」,收容撫育孤苦無依之幼童、老人,及從事急難救濟等福利社會。一九七七年成立「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編纂《佛光大藏經》、《佛光大辭典》。並出版《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精選白話版》,編著《佛光教科書》、《佛教叢書》、《百年佛緣》、《貧僧有話要說》等。
二○一七年五月發表《星雲大師全集》,共三百六十五冊,收錄畢生著作。
大師弘揚人間佛教,以地球人自居,對於:同體與共生、平等與和平、環保與心保、幸福與安樂等理念多所發揚,於一九九一年成立「國際佛光會」,被推為總會會長,實踐「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理想。
知名歷史學家,1980年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現為美國匹茲堡大學歷史學系與社會學系榮休校聘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通信研究員。
前後執教於台灣、香港和美國多所大學院校,擅長以社會科學理論及方法治史,專長領域為中國文化史、社會經濟史和中國上古史。
代表著作包括《求古編》、《西周史》(聯經出版)、《從歷史看人物》(洪健全基金會)、《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英文漢聲)、《許倬雲說歷史:中西文明的對照》(浙江人民出版社)等。
資深媒體人。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終身只有一個工作:記者。
曾任《聯合報》記者、採訪主任、總編輯,紐約《世界日報》總編輯,《聯合晚報》、《香港聯合報》和《聯合報》社長,《聯合晚報》副董事長。現任《聯合報》顧問。
著有《牛肉在哪裡》、《試為媒體說短長》、《誰在乎媒體》、《那夜,在安德海故宅,思前想後》、《一杯飲罷出陽關》、《思維遠見》、《誰與斯人慷慨同》、《誰說民主不亡國》、《江山勿留後人愁》(天下文化),及《史家能有幾張選票》、《小人富斯濫矣》(九歌)等。
曾獲圖書金鼎獎、中山文藝獎、星雲真善美新聞獎「終身成就獎」、總統文化獎和二等景星勳章。
中央研究院院士
南京出生,江南度過童年,一九四九年來台。先後在台北商業大學(原為台北商職)、中興大學(原為省立台中農學院)與美國南達科達州立大學(碩士)畢業,並獲三校傑出校友獎。
一九五九年赴美讀書,一九六四年獲密西根州立大學經濟發展博士後,同年應聘為威斯康辛大學(河城校區)經濟系助理教授,七年後升任正教授,並出任經濟系主任(1971–1980)。
曾於一九七一年當選美國傑出教育家,一九七四威斯康辛大學傑出教授獎,一九九八年威州州長卓越貢獻獎,美國傅爾布萊特訪問教授名人堂,二○一三年亞洲大學第一位名譽管理學博士。二○一四年中興大學名譽管理學博士。二○一六年四月總統頒贈「二等景星勳章」。
曾任經合會人力小組顧問、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講座教授、中興大學知識經濟講座教授、海基會董事、行政院顧問、經濟部顧問、教育部顧問及國統會研究委員等。
一九八○年代在台灣發起創辦《天下》雜誌、《遠見》雜誌與「天下文化出版公司」,現為「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包括五本雜誌、三個出版社與遠見民調中心等)與「財團法人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中文著作在台北曾三次獲金鼎獎。二○○二年獲金鼎獎特別貢獻獎。除英文著述外,中文著作在台出版逾二十種;大陸出版七種,包括《經濟人、社會人、文化人》、《經濟學的世界》等,被大陸媒體評為「你必須知道的101個台灣人」。
行政院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教授
哈佛大學法學博士、碩士、加拿大UBC大學法學碩士、臺大法律學士。理律法律事務所執行合夥人兼所長、財團法人台北歐洲學校董事長、政治大學/東吳大學兼任教授、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財經法專題講座。是一位長期投入法學教育、法治建設的教育工作者。
曾任海峽交流基金會首任祕書長,從事兩岸協商,為兩岸交流破冰;以紅十字會秘書長身份簽署歷史性的兩岸協議──金門協議。是一位關心兩岸問題的自由和平主義者。
長期擔任紅十字會志工,曾任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會長,積極投入人道服務、國際援助工作,關心人權議題及弱勢團體權益。著有《假設的同情》、《法律人,你為什麼不爭氣?》(與羅智強合著)、《天堂從不曾撤守》等書。
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院研究員
出版者的話 我們生命裡的「七七」 高希均
第一章 抗戰是為了樹立能夠抬頭見人的國格 許倬雲
第二章 每逢七七倍思親 郝柏村
第三章 一代人的情結 何兆武/口述 文靖/執筆
第四章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 齊邦媛
第五章 焦土仍留幾點紅 王鼎鈞
第六章 憶七七初戰 星雲大師
第七章 走在滇緬公路上,懷想為救中國而捐軀的壯士們 張作錦
第八章 抗日戰爭勝利前後,一個中小學生的經歷見聞 張玉法
第九章 「南京大屠殺」災難下的成長,使我最嚮往的是:和平 高希均
第十章 抗戰帶給我的「流亡三部曲」 邵玉銘
第十一章 勿再陷入「愚蠢的循環」 陳長文
第十二章 七七蘆溝橋事變:七十七年後的探索 郭岱君
附錄 八年抗戰大事年表
高希均
一個時代的歷史,是由一些革命家、思想家、政治人物及追隨者與反對者,以血、淚、汗所共同塑造的。其中有國家命運的顛簸起伏,有社會結構的解體與重建,有經濟的停滯與飛騰,更有人間的悲歡與離合。
百年來我們中國人的歷史,正就徘徊在絕望與希望之中,毀滅與重生之中,失敗與成功之中。沒有歷史,哪有家國?只有失敗的歷史,何來家國?
歷史是一本舊帳。但讀史的積極動機,不是在算舊帳;而是在擷取教訓,避免悲劇的重演。
歷史更可以是一本希望之帳,記錄這一代中國人半世紀來在台灣的奮鬥與成就,鼓舞下一代,以民族自尊與驕傲,在二十一世紀開拓一個中國人的天下!
以傳播進步觀念為己任的「天下文化」,自一九八二年以來,先後出版了實際參與改變中國命運與台灣發展重要人士的相關著作。這些人士都是廣義的英雄,他們或有英雄的志業、或有英雄的功績、或有英雄的失落。在發表的文集、傳記、回憶錄中,這些黨國元老、軍事將領、政治人物、企業家、專家學者,以歷史的見證,細述他們的經歷軌跡與成敗得失。
就他們所撰述的,我們尊重,但不一定表示認同;如果因此引起的爭論,我們同樣尊重,但也不一定表示認同。我們的態度是:以專業水準出版他們的著述,不以自己的價值判斷來評論對錯。
在翻騰的歷史長河中,蓋棺也已無法論定,誰也難以掌握最後的真理。我們所希望的是,每一位人物寫下他們的經歷、觀察,甚至後見之明,為歷史留下紀錄。
《我們生命裡的七七》,在「七七事變」的七十七週年前夕得以出版,張作錦先生花了最多心血。我們十分感謝他從策劃、邀稿到定稿的全程參與,以及原創性的貢獻。
經歷過中日抗戰的那一代人,一生中最嚮往的就是「有尊嚴的和平」。馬英九先生於二○○八年五月就任總統後,立刻推動兩岸直航與交流,產生了歷史性的貢獻,和平發展的互利正在逐漸發酵。不僅「中國人打中國人」的夢魘不會重演,兩岸更能進一步在平等與尊嚴原則下,在二十一世紀共創繁榮雙贏。
(作者為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摘自《我們生命裡的七七:從蘆溝橋到中日八年抗戰》出版者的話
天下文化不會主動以電話等方式,告知您因訂單錯誤或分期付款等原因,需要您親自到ATM操作修正, 或請您提供往來銀行電話、信用卡資料;亦不會以 「問卷」或「中獎」形式通知您提供個人資料或要求匯款, 若您接獲此類可疑電話,請與我們連繫確認或撥打165警政專線求證,以確保權益。請勿聽從任何指示到提款機(ATM)做任何操作。
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