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近幾年來各種關於媽寶或是直升機父母等新聞層出不窮,父母或爺奶關切孩子的程度促使彼此越來越互相依賴,什麼時候放手的界線也更加模糊。但學會放手是親子之間一個必備且重要的過程,讓孩子認識到真實的世界,而非過度的保護。
圖片來源:pakutaso
別怕孩子跌倒
孩子必須了解這個世界是怎麼運作的,如何踏上成功之路。如果離不開家,無法走出舒適圈,就很難有所成就。或許你會擔心孩子的安危。的確,他們在外頭玩耍的時候可能受傷。
但我不是要你讓孩子在車水馬龍的路口或懸崖邊玩耍。就算他們在家裡一邊看手機一邊走樓梯,也可能摔跤。反正都會有風險,去外面玩的好處還是大於待在家裡。
塔利(Gever Tulley)是夏令營小天才木工班(Tinkering School)的創辦人。孩子在這個木工班可以拆解電器、使用電鋸、電鑽、切割機等對兒童而言似乎非常危險的工具。
他在《五十件該讓孩子做的危險事情》(50 Dangerous Things You Should Let Your Children Do)一書指出,我們有必要讓孩子暴露在危險之中,讓他們學習衡量風險。那50件危險的事包括釘釘子、在垃圾堆中尋寶、把一個小銅板放在火車軌道上,讓火車壓扁等。
如果你一想到孩子做這樣的事就頭皮發麻,請聽塔利的解說。他說,當然,我們必須保護孩子,使他們免於遭受危險,然而「如果變成過度保護,我們就無法讓孩子在這個社會中學習如何判斷風險。
因此,我們必須幫他們了解什麼是未知(或不熟悉的),而什麼是真正的危險。」我們要如何培養孩子的能力呢?他表示:「我們該給孩子機會,讓他們學習區分什麼是真正的危險,而什麼只是含有危險的因素。
我們必須讓孩子暴露在危險中,但這是經過仔細衡量而且必須在我們的監督之下,同時教孩子如何安全地探索,並指引他們獨立去做。」雖然虛擬實境很酷,未來還會有更令人驚奇的發展,但虛擬實境不能也不該取代真實世界的體驗。即使有時可能會面臨一點危險,我們還是要讓孩子探索、體驗新的東西。
學會放手
安全很要緊,但讓孩子變得有毅力和獨立也重要。如果我們讓孩子暴露在某些可控制的危險之下,他們就能學習面對逆境。即使膝蓋擦傷,拍一拍,站起來就沒事了。如果你讓孩子看到這個世界處處都是機會,他們就比較可能發揮創意力和巧思。
達克沃斯(Angela Duckworth)是賓州大學心理學教授。她的研究告訴我們孩子該培養耐性和自制,也就是恆毅力。達克沃斯將恆毅力定義為追求長期目標的熱情和毅力。
「恆毅力是耐力,為了未來堅持下去,不只是一個禮拜、一個月,甚至好幾年每天不斷精進努力,使未來的夢想得以成真。恆毅力使生活有如馬拉松,而不是短跑。」她的研究指出,對任何領域的成功與實現而言,恆毅力比才能更為重要。恆毅力和才能是兩回事。
有人才高八斗但缺乏恆毅力,因此無法好好發揮天賦;有一些人雖然才能較差,由於有強大的決心和毅力,反而能有更大的成就。發願投入和堅持是人生的重要因素,然而還需要經驗的磨練,包括失敗帶來的挫折和成功的獎勵。
【書籍資訊】
《讓孩子飛》
出版日期:2018.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