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想治癒纖維肌痛症引起的痙攣疼痛,強化因狼瘡而變弱的免疫系統,就需要活力十足的肌肉骨骼。只要規律的進行全身運動,就能讓全身的肌肉骨骼系統保持健康,並且不再受疼痛之苦。
Photo by Clem Onojeghuo on Unsplash
風靡全世界的益身操,解開人體神祕的痛感機制,
疼痛、疲累、老化,原來問題都出在身體結構失衡!
拯救全球近15億人口的伸展療法
每5人中就有1人為不明痛症所苦,你也可能是其中之一。
女神卡卡因纖維肌痛症宣布暫別樂壇,這種神祕的疼痛症真的無法治癒嗎?
神祕的纖維肌痛症
不到 6 年時間,寶拉的生活已完全陷入疾病和疼痛的魔掌中。
寶拉回憶道,「我曾是做田野調查的生物學家,我喜歡跳舞和做瑜伽。一個充滿活力、老愛往外跑的人⋯⋯變成連走到停車場都覺得很勉強。」
寶拉是全美超過600萬的纖維肌痛症患者之一。(據統計,每100位成年人中就有兩位是纖維肌痛症患者,女性發生率比男性稍高,好發於30至40 歲間正值事業高峰期的成年人,但任何年齡層皆有可能發生。)
纖維肌痛症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會對肌肉纖維最重要的滑動功能造成負面影響,導致一連串慢性疼痛的相關症狀,包括背部痙攣、纖維肌痛及狼瘡等等。當肌肉纖維的活動能力因痙攣被鎖住時,釋放肌肉收縮狀態的訊息便無法順利送達纖維端,疼痛因此席捲而來。
這種慢性擴散的全身性疼痛,主要特徵是慢性神經肌肉疼痛,以及全身廣泛性的僵硬疼痛。
對正常、健康的肌肉來說,肌纖維的收縮和放鬆是一直自動交替進行的;但如果發生痙攣,就會阻斷正常的傳導,肌肉變得無法自行放鬆。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透過運動讓肌肉從收縮狀態釋放出來。
益身操正好能釋放因痙攣造成的肌肉緊繃,幫助持續收縮的肌肉細胞放鬆下來,解除因長期無法放鬆而受損的危險,最重要的是還能永久終結疼痛。
寶拉花了約6個月的時間,每天不間斷的練習益身操。「可以說練習益身操治好了我的纖維肌痛症,」寶拉說,「後來就再也沒有因為這個毛病覺得痛了。」
我們肌肉裡的機械性接受器,是針對物理外力如壓力、聲音等加以反應的感受器,會負責收集有關全身健康情況的訊息,然後透過肌肉的運動,將訊息傳到大腦。大腦得到這些訊息之後,會刺激免疫系統,來協助體內該加強的器官。我相信,這就是寶拉的免疫系統能透過全身運動和保持理想的身體排列而加強並改善的原因。
想治癒纖維肌痛症引起的痙攣疼痛,強化因狼瘡而變弱的免疫系統,就需要活力十足的肌肉骨骼。只要規律的進行全身運動,就能讓全身的肌肉骨骼系統保持健康,並且不再受疼痛之苦。
像益身操和太極拳這些運動,在肌肉伸展的同時,強化肌力,幫助我們找回理想的身體排列,並恢復身體平衡,幫助我們重拾健康。
只要提供正確的環境,永遠不該小看身體的自癒能力。
▋對治纖維肌痛症:側舉腿伸展
側舉腿能強化髖部內側長度較短的肌肉。很多纖維肌痛症患者告訴我,這套練習讓他們的髖部肌肉得以拉伸和強化,有效紓解了他們的肌肉痙攣之苦。雖然動作設計主要著眼於髖部,不過同時也能加強腹斜肌、整條腿和脊椎肌肉的力量。
1.一開始,先擺一個防痔瘡坐在墊子上;半側躺,讓髖部剛好卡在坐墊圓洞的位置。
2.下方的腳屈膝,上方的腳伸直。
3.讓身體重心稍微往前偏,但不要搖晃身體或重心向後。
4.上方的腳慢慢抬起、放下,想像要把自己的大腿從髖臼裡拔出來的感覺(要盡量伸直,往身體反方向延伸出去)。
5.動作要慢,速度要平均;如果瞬間快速舉腿,就沒辦法強化或延展到髖部肌肉(如果真能正確的把大腿從髖臼裡往外拉伸,腿抬到最高時也不要超過圖中模特爾示範的高度。)
6.繃腳(腳板打平)做8至16次,然後勾腳(腳板上勾)也做8至16次。
7.換邊,重複整套動作。
【書籍資訊】
摘自《零痠痛益身操》
天下文化數位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