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小時候在台灣吃佛跳牆,都是一大甕讓所有人分食,屬於熱鬧溫馨的民間風格;而端到面前的粵式佛跳牆,則是一人獨享一小盅,好像參加宮廷盛宴。

圖片來源:摘自本書
編按:2號廳是我在龍廷酒家宴賓待客的專屬空間,也是我與團隊檢討不足、享受成果的「美味研究室」。這本書呈獻給讀者的22道料理,是這個美味研究室多年來的代表作,也是團隊一起努力的成果。
小時候在台灣吃佛跳牆,都是一大甕讓所有人分食,屬於熱鬧溫馨的民間風格;而端到面前的粵式佛跳牆,則是一人獨享一小盅,好像參加宮廷盛宴。
兩者材料也不一樣。台灣佛跳牆是天上、海上、地上的好料,統統匯聚一起。粵式佛跳牆,則以海味為主,最上層是干貝和魚翅,中間是黃玉參、鮑魚和魚肚,最底層為排骨、瘦肉、雞爪、老母雞、響螺片。清澈的湯汁看似寡淡無味,喝起來卻濃郁醇厚。
我記憶中最美味的台式佛跳牆,是母親做的。她用豬肉加老母雞熬煮高湯,然後放一層魚翅,上面再放一層鮑魚及其他配料, 之後又是一層魚翅,再疊上另一層料,如此反覆舖陳,好像做鳯梨豆豉醬一樣,一層鳯梨、一層鹽巴、一層黃豆,再一層鳯梨、一層鹽巴、一層黃豆。
雖然不是使用最頂級的海虎翅,但是下量很多,加上香濃的芋頭,馥郁濃稠的口感就像台灣南部的魚翅焿,豐富又澎湃,有點像總舖師的料理。近年因為動物保護,已鮮少品嚐魚翅料理。直到吃到龍廷的粵式佛跳牆,才又喚起小時候的好滋味。
粵式佛跳牆以名貴的海味為主材料,這些珍稀的海中之物經過陽光曝曬、封存再發泡吸水,各有嚼感;不同的海味,再用煨或㸆的方式,以不同的香料或高湯入味,形塑出自己的獨特滋味,多元卻和諧。雖然材料裡沒有芋頭、鳥蛋,但以豐富的膠質創造出另一種濃郁。
主廚私房話
如果做為年菜或宴客,要特別注意這些海味下鍋的先後順序。
排骨、瘦肉、雞爪、老母雞、響螺片、干貝,最先下鍋,從一開始就㸆煮;中間放入黃玉參、鮑魚和魚肚;魚翅則在最後半小時或20分鐘,才放入煨味。因為,魚翅等海味,煨或㸆的時間一長會收縮,甚至化在湯裡,看不到原食材。
粵菜精髓
粵式佛跳牆的做法,除了清湯,也有加入勾芡的紅燒。
台式佛跳牆會放入芋頭、鳥蛋等,與福建的做法較相近。
佛跳牆號稱「福建第一菜」。相傳十九世紀中葉,福州就有這道佳餚,當時叫做「酒罈菜」,因為是用酒罈燒的,食材高達30多種,上桌時還伴有蔬菜、點心。
現在吃到的閩式佛跳牆,除了有粵式佛跳牆使用的海味,如魚翅、海參、魚肚、鮑魚,還有鴿蛋、冬菇、肥鴨、火腿、豬肚、肥母雞、芋頭、蘿蔔等,除了罈中菜以外,還另外上芝麻燒餅、銀絲卷等。
貢品佛跳牆
食材|鮑魚、遼參、大干貝、花膠、黃玉參、響螺、魚翅、老雞、雞爪、豬蹄、火腿、排骨
做法|約提前一星期泡發乾鮑、黃玉參。
花膠、黃玉參,用蔥、薑、蒜煮香,再放入二湯、料酒,煮8到10分鐘, 逼出腥味。
干貝,先用水泡發,逼出鹽分。
新鮮鮑魚或乾鮑,需要㸆入複合的味道。先將老母雞、雞爪、豬蹄、火腿、排骨等炸香,把鮑魚放在這些材料中間,加水與沖水洗淨後的鮮鮑慢火同㸆,讓濃稠的湯汁慢慢滲透到鮑魚裡。
響螺,用剁碎的蔥、薑和生粉攪拌,除去吸盤表面的黏液,沖洗後再切成厚片,以料酒飛水去腥後待用。
魚翅發泡好,用高湯、料酒煨煮約5 分鐘。
將以上處理好的海味,依序放入頂湯中煨、㸆,約3小時。
(本書摘自《2號廳的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