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菁英們也需要隊友,而創新需要好的團隊與好的平臺。

《創新者們》推薦序
作者:童子賢 (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
這本書的作者是博學多聞的典型,全書旁徵博引,字裡行間也充滿哲理深思。
作者探討科技創新且導引讀者去理解,所謂科技創新其實無法離開人文環境,也就是說科技創新宛如嬰兒、宛如幼苗可成長可茁壯,但文化與人文宛如母親、宛如土地是撫育與滋養的源頭。這樣的觀察串起科技與文化的臍帶,這種哲思很有孔夫子「依於仁、遊於藝」的趣味。
也難怪書中引述賈伯斯的話「單是科技發展是不夠的, 科技發展要能配合人文教育,配合人文科學,才能帶領我們直達心靈嚮往的國度」來作最後一章的結論。
本書闡述資訊科技的發展歷史,介紹諸多科技發展傑出人物,從數學的模型創建到半導體發明的歷史人物,故事豐富人物精彩層次分明很值得細細的品嚐。
但往下發掘此書因為體系龐雜而不乏艱深苦澀之處,閱讀感受上有少年時期第一次閱讀「蒙田隨筆」的奮鬥趣味,書中思想糾葛敘事微妙而背後隱含博大精深的思考,當時不解古希臘斯多葛學派伊比鳩魯學派的梗略而容易流於飛快閱讀的浮光掠影。因此細心讀者可以閱讀本書,把他成為知識導覽與擴大閱讀的地圖。
書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其中之一是,強調菁英們也需要隊友,而創新需要好的團隊與好的平臺。在介紹電晶體發明團隊貝爾實驗室的菁英時,此事尤甚,比如電晶體的諾貝爾獎舞台包含了量子物理學家巴丁、實驗高手布拉頓,當然還有名震江湖充滿熱情的蕭克萊,追求知識與科技的熱情「黏住」了這一整群恃才傲物的傑出菁英,而且作者也不忘提示了背後的重中之重,其實是貝爾實驗室這樣的重要傑出平臺,智者菁英與舞台相得益彰傳為佳話。
書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另外一個故事是,開場的夢幻與美麗的「數學」女士,居然是浪漫詩人拜倫的女兒愛達~一位熱愛數學與詩的伯爵夫人。在19世紀英國宮廷與貴族的「文學與科學沙龍」中,展現尊重文人與尊重知識的態度,在貴婦清談與杯觥交錯之間,不但不奢靡不墮落,還為資訊科技累積了思想源頭,當他們不斷在宮廷與貴族間散播「數學科學可以如詩一般美」的論述時,其實已經穿梭時空預演了一齣精彩預告片,預告180年後的資訊科技世紀的到來。沙龍貴婦不愛水粉胭脂而愛好數學,王公貴族樂於與哲學家齊聚一堂辯論資訊處理的理論,也是科技發展歷史佳話。
因此談科技創新不宜流於短視,而只追逐眼前的困難與因素,創新與設計一定觸及孕育創新構想的知識源頭與人文底蘊。
請容我引詩人楊澤的詩句作結:
我背坐水涯,夢想河的上游有不朽的智慧和愛,
(那是,啊,我們長久失去了的君父的城邦)」
─楊澤《彷彿在君父的城邦》。
摘自《創新者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