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華特.艾薩克森在書《賈伯斯傳》中提到,儘管賈伯斯(Steve Jobs)在26歲時就讓蘋果營業額達到6億美元,但他仍視自己為反主流文化之子,眼見現今學子功利至上,我們能再盼到一位賈伯斯嗎?
初享盛名
蘋果大發利市,賈伯斯也跟著成為名人。1981年10月《公司》(Inc.)雜誌的封面人物就是他,標題為「改變美國企業的人」。封面上的他,身穿藍色牛仔褲、白襯衫,加上一件緞面西裝外套,鬍子修得整整齊齊,頭髮也梳理得一絲不茍。他身體稍稍前傾,雙手靠在桌上擺的一部蘋果二號上,炯炯有神的看著鏡頭,這種懾人的目光是從傅萊蘭德那裡學來的。根據雜誌上的文章,「賈伯斯一開口,語氣熱切彷彿先知看到未來。他有百分之百的信心,會讓他看到的未來成真。」
1982年2月,《時代》做了年輕企業家的專題報導,封面人物則是賈伯斯的畫像,目光依然灼人。封面故事描述他是「一手創造電腦產業的人」。還有一篇人物側寫是由記者莫瑞茲執筆,寫道:「賈伯斯現26歲。六年前他利用父母家的一間臥房和車庫創辦了一家公司,但今年這家公司的營業額預計高達6億美元⋯⋯ 身為公司高級主管的他,對下屬有時苛刻、嚴厲。他也承認:『我必須學習隱藏個人的情緒。』」
儘管賈伯斯已名利雙收,依然認為自己是反主流文化之子。有一回到史丹佛大學訪問,他走進一間教室,脫下身上的名牌西裝外套和鞋子,爬到桌上盤腿而坐。學生問了他一些問題,像是蘋果股價何時還會上漲。他說,這沒什麼好談的。反之,他熱情洋溢的說起他認為未來產品應該如何,例如有一天電腦應該跟書本一樣大小。
後來,賈伯斯抱怨說,這個時代的孩子似乎更重視物質,也更關切求職問題。他說:「在我上大學的時候,1960年代剛結束,功利主義的浪潮還沒襲來。但是現在的學生,連理想都不會掛在口頭上了。對這些商學系、企管系的學生來說,好好啃教科書、將來賺大錢,才是最重要的,他們不願花很多時間思索人生和哲學的問題。」
賈伯斯說,他那一代的人則有很大的不同。「我們感覺得到1960年代充滿理想的風,在我們背後吹拂。大多數與我差不多年紀的人,我們的血液裡永遠流淌著那個年代的熱情與叛逆。」
➢【書籍資訊】《賈伯斯傳(紀念增訂版)》
➢【延伸閱讀】賈伯斯傳》反物質主義的億萬富豪:賈伯斯一生承諾「不讓金錢破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