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以富數據為基礎、模式導向的媒合配對機制,正如雨後春筍般,在許多不同的情境裡,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出現。Spotify 和Apple Music 等音樂平臺,就希望能為每位聽者的偏好,媒合到適合的歌曲。
圖片來源:flickr
以富數據為基礎、模式導向的媒合配對機制,正如雨後春筍般,在許多不同的情境裡,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出現。Spotify 和Apple Music 等音樂平臺,就希望能為每位聽者的偏好,媒合到適合的歌曲。Netflix 和亞馬遜的產品建議,也是如此。而且好戲還在後頭:這幾套著名的演算法都還沒有用上所有可得的偏好面向,而這正是新創企業的大好良機。
有許多企業,都希望成為在媒合機制上有所突破的那一個。例如,位於倫敦的新創公司Saberr 就認為,關於人格特質的演算法,將有助於打造高效率的工作團隊。Saberr 的共同創辦人薛帕(Alistair Shepherd)寫出一套關於人格調查的演算法,希望計算一群人組成團隊之後,能否合作順利。當時有一場為創業者舉辦的競賽,互不相識的參賽者要分成八支隊伍,一較高下。薛帕在參賽者組隊之前,就先對每個人進行人格調查,但其中並不包括參與者的工作經驗、或教育背景等資訊。等到參賽者組完隊,比賽甚至還沒開始,薛帕就已根據先前調查的結果,由演算法計算哪支隊伍將勝出,而且直接排出第一名到第八名。最後的結果也證明,薛帕的預測完全準確。
除此之外,不論是時間長達八個月的「微軟潛能創意盃」競賽(Imagine Cup),或是創業投資基金Seedcamp 的投資選擇,薛帕也都運用這套演算法,成功做出了預測。德勤(Deloitte)、精品集團LVMH 和聯合利華(Unilever)公司,目前都是Saberr 的客戶。
富數據媒合的機會
媒合愈成功,不僅對市場的參與者有利,對於整個市場也有利。因此我們也常會覺得:有了能夠媒合各種偏好的演算法,等於是市場提供的服務也會更佳。這也正是蘋果和亞馬遜、eBay 和阿里巴巴、Netflix 和Spotify 這些龍頭企業想做的。由於各個市場需要吸引和爭奪參與者,不難想見對於市場供應商而言,演算法更優異,就能成為一種競爭優勢。只要我們愈從「以價格為重點」走向「富數據媒合」,要爭奪更佳媒合結果的競爭,就會更加激烈。這樣一來,可以預期媒合服務將成為不同市場的主要差異所在。
但從長遠來看,等到多數市場都採用了同樣聰明的媒合科技,這些競爭優勢可能就不再那麼明顯。到時候,媒合服務只是基本功能,是市場理所當然應該提供的公共功能。同樣的,媒合服務不一定只能由市場提供。可以想像,未來可能會出現新的中介機構,只要是願意分享偏好等相關資訊的市場參與者,就能得到更好的中介媒合結果;我們可以把這種中介機構,想像成是位於各地的地方資訊交換中心。這樣一來,在媒合過程中的價值創造,將不再掌握於市場供應者手中,而是流向媒合服務供應者。
富數據時代的新市場
因此,市場可能變成一種商業服務,其中最多的價值(也就是最多的利潤)是由中介機構所掌握。各個市場這時也可能會發現,競爭對手已經不只是彼此,還有一群以媒合為主要重點的破壞式創新者。
我們看到這件事已經在金融服務領域展開了,新的資料中介機構例如PeepTrade,能夠比現有交易平臺提供更全面的資訊、更佳的媒合服務。這些新機構從資料中取得洞見之後,將能以高價出售;傳統的市場平臺則會發現自己的服務(例如協助買賣證券)已成為市場上的廉價商品。